青春洋溢 多元觀看——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側記
本報記者 賴 睿
新年之際,一場青春影像盛宴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委員會承辦的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以“青春·觀看”為主題,用120位青年攝影人的作品展現了當代中國攝影多元創(chuàng)新的面貌。
這是一場青春洋溢、多元觀看的展覽。參展攝影人的年齡都在18-40歲之間,作品既有向外觀看:關注國家建設、社會熱點、日常生活、自然風景等,開闊深邃;又有向內觀看:關注青春成長、日常所感、生命價值等,率性自然,充分體現了一代優(yōu)秀青年攝影人的思考、成長和擔當。
組照《愿天下沒有骨肉分離》是關注留守兒童主題的紀實影像。畫面記錄了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福龍瑤族鄉(xiāng)中心小學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相比同類作品,這組照片似乎沒有太多視覺上的沖擊力,也沒有精心設計的形式感,但整體上卻緩緩表達著一種濃濃的情緒,把觀眾帶到孩子們身邊,帶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作者陳穎杰說:“起初我只是單純地想為這些孩子、這個小鎮(zhèn)做些記錄,期盼更多人能看見他們。”
組照《樂章》視角獨特,以一條物理空間和視覺空間上的介質與線索——輸電桿貫穿整組作品。這是攝影師俞躍自2016年至今,用鏡頭記錄下的川藏、青藏、滇藏及新藏線沿途,展現了祖國邊陲電網建設的現狀。輸電桿間銀色的導線延綿千里,像一段段五線譜,呈現出多變環(huán)境、光線、氣候下的視覺韻律。
攝影師王偉從2013年起,先后20余次深入“使鹿部落”進行考察拍攝,行程20000余公里,拍攝大畫幅黑白膠片近千張、數碼照片近萬張,利用影像人類學的方式,記錄了部落中34位最具代表性的使鹿鄂溫克人的珍貴肖像,捕捉了數百個使鹿鄂溫克人的文化和生活場景。這組《使鹿鄂溫克人》攝影作品,讓觀眾對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āng)的使鹿鄂溫克人有了直觀而生動的認識。
主辦方介紹說,本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中,長期關注的專題作品明顯增多,體現出廣大青年攝影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藝術情懷。此外,本屆展覽還設立了以“影像正青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主題的特設單元,《牧區(qū)醫(yī)生》《卓瑪加》《下一步春天》等關注現實的短視頻作品數量也大幅提升。
除了紀實影像,一些青年攝影人以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攝影語言,融入科技手段或其他藝術形式,呈現出別樣的視覺景觀。
組照《黑白物語》從微觀的角度唱響生命頌歌。這組照片通過X光正負像的實驗攝影手法,將鏡頭對準自然中的植物,抽象而又具體。照片里,葉瓣、枝身沒有芳香、沒有色彩。和黑白灰形成對比的是,鏡頭里的植物造型豐富,整體結構與每一個局部細節(jié)都充滿了藝術與神秘的氣息。繁復的紋理下,黑白之間,如日夜的交換,刻畫出一個個生命的奇跡。作者方臨明表示,植物與人一樣,有著自己的藝術形態(tài)和生命情感,希望以此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敬意。
《維變之門》則以數學公式為攝影對象,以函數應變量的迭代產生的多維數學模型的成像,通過構圖、色彩、打光、后期等攝影語言進行捕捉成像。作品探討了攝影語言中的“攝數學”與“傳統(tǒng)攝影”之間的真實性與維度,由觀眾從視覺經驗中提取自己的記憶和認識。
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其報廢數量也在急劇上升。如何將這些廢舊產品合理化利用?攝影師方文杰的《化石》,將身邊一些現代電子產物置于遠古生物化石中,構造出一個時空交錯的隱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表示,雖然個別作品還略顯稚嫩、青澀,但青年大展就是要開放包容,鼓勵創(chuàng)新,這是它獨特的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展在展陳方式上作了新的探索。展覽空間進行分主題分區(qū)規(guī)劃,既有大開大合大氣概,又有閉月羞花小景觀,互為補充,豐富活潑。展覽還采用了VR全景數字展廳線上展示,觀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互動。
青年是事業(yè)的未來。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開展青年攝影工作的重要平臺,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已經走過10個年頭,為廣大青年攝影人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累計吸引近5萬位青年攝影人參與。大展致力于發(fā)掘、培養(yǎng)、推介中國優(yōu)秀青年攝影人,推動青年攝影人的藝術創(chuàng)新,為中國攝影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富有活力、能力的人才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