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一区视频|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国内精品视频在线九九视频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華美學助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15:26:00來源: 光明網

  中華美學助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縱橫談)

  核心閱讀

  無論是美的創(chuàng)造,還是美的接受、美的培育,在當今社會都面臨著新變化、新要求。美學應不斷適應這些變化與要求,積極拓展新領域、研究新課題

  美學研究當下的審美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審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帶動社會文化健康發(fā)展

  美學不只是提升自我修養(yǎng)、培育美好人格的為己之學,更是應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為人之學

  美學要發(fā)展,離不開對現實的關懷;美學要創(chuàng)新,必須以問題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边m逢新時代新征程,中華美學亟須再出發(fā),緊跟時代步伐,面向當下現實,把握人們新的審美需求,探索和回答在建設美麗中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出現的新課題。這是中華美學面臨的新形勢,也是發(fā)展中華美學的必然選擇。

  把握新的審美需求,引導積極審美趣味

  美學的再出發(fā)首先要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深入研究人的審美活動,把握社會大眾新的審美需求。審美是人的精神需要,它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獲得精神滿足。這其中隱含著審美的多層次作用:培養(yǎng)人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人的審美判斷能力,使人在審美中受到教育,促進人自身的發(fā)展完善。無論是美的創(chuàng)造,還是美的接受、美的培育,在當今社會都面臨著新變化、新要求。美學應不斷適應這些變化與要求,積極拓展新領域、研究新課題。

  隨著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審美活動遠遠超出了文學藝術的范疇,滲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審美日益凸顯,并逐漸成為常態(tài)。在我國,日常生活審美化問題在上世紀末開始討論,今天仍有必要深入研究,因為這一問題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對美學的深化非常關鍵。

  一方面是審美的日常生活化。審美活動進入尋常百姓家,充實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本身也在逐步審美化。人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伴隨著審美,普通人越來越自覺地追求生活的質量和品位,享受生活的舒適與愜意。這就要求美學不能只停留在文學藝術領域,而要去探討日常生活的審美問題。要研究怎樣把人類創(chuàng)造的人文之美以及天造地設的自然之美引進人的生活,研究如何把日常體驗提升為審美體驗,引導大眾的積極審美趣味,相應地,也應警惕過度追求享受帶來的一系列生態(tài)和心態(tài)問題。

  審美變得日常,并不意味著文學藝術的審美作用減弱或降低。實際上,伴隨著日常生活審美化,人們對文藝作品質量、品位、風格的要求也更高了,需要文學藝術進一步提高藝術和審美水平。生活審美和藝術審美相互推動、相互促進,這才是良性循環(huán)。美學就是要通過研究藝術審美和生活審美的互動關系,促進這種良性循環(huán),進而推動美學自身的發(fā)展。

  進行價值引領,是中華美學的責任擔當

  在文化市場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美學還應關注廣義的文化,逐漸走向文化美學。當今,文化產品供給日益豐富,文化生活選擇更加多元,審美文化格局也隨之發(fā)生改變。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大眾文化、網絡文化等各具特色又互有重合,共同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置身這一文化生態(tài),美學需要進一步深入鉆研不同文化的不同特征,發(fā)掘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梢匝芯拷陙碇髁魑幕绾渭橙〈蟊娢幕?、通俗藝術之長,探索寓教于樂、雅俗共賞的新表達新方式,從而更具感染力和凝聚力;也可以思考,高雅文化的發(fā)展如何不滿足于在“古雅”領域取得成就,而是通過對古典藝術、民間藝術的加工轉化,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雅”來。這些都是審美文化新格局給美學提出的重要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美學研究的是藝術審美還是生活審美,是傳統(tǒng)文化還是網絡文化,都不能離開價值判斷。固然,審美活動和審美體驗以感性見長,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審美活動中的審美判斷,忽略審美體驗中的價值體驗。要知道,藝術創(chuàng)作本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價值的實踐活動。所以,美學不能沒有價值視角,更不能缺少價值目的。美學研究當下的審美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審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帶動社會文化健康發(fā)展。通過審美進行價值引領,是中華美學的責任擔當。

  聚焦現實中的重要美學問題,按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我最早接觸美學是在20世紀40年代,那時我正在上中學,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談美》引發(fā)我對文藝作出美學上的思考。50年代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時開始接觸蔡元培、王國維、宗白華等人的美學思想,才逐漸懂得,美學不僅要研究人的美感經驗,還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美的問題,探究美之于人的意義。讀了馬克思的著作之后,我進一步理解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以及藝術生產和物質生產的差別,知道其中存在著美的規(guī)律,應該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70多年來,我在美學領域鉆研耕耘,見證了中華美學的發(fā)展。這些經歷讓我堅信,美學不只是提升自我修養(yǎng)、培育美好人格的為己之學,更是應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為人之學。

  美學要發(fā)展,離不開對現實的關懷;美學要創(chuàng)新,必須以問題為導向?,F實的發(fā)展推動著中華美學的建構,美學界理應抓住當今現實中的重大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做出新的理論概括。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當代中國正朝著共同愿景齊心協力地奮斗。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如何用美的觀念振興鄉(xiāng)村?如何提升當代人的精神境界?這些問題都可以吸引馬克思主義美學、當代美學、中國古典美學、西方美學的研究者共同關注,在相互交流對話中促進思考與研究,進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話語體系。

  以這些年方興未艾的生態(tài)美學研究為例。生態(tài)文明建設正是一個美學大有作為的領域。人不能只在想象中追求“詩意地棲居”,而要真正地付諸實踐,將之變?yōu)楝F實,就離不開馬克思所說的“按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生態(tài)修復,需要美學觀念參照;鄉(xiāng)村振興,需要美學觀念介入;城市改造,需要美學觀念協助;環(huán)境治理,更需要美學的參與。生態(tài)美學既有自然維度,又有社會維度,還有精神維度,應切實將之作為一個有機體綜合起來研究。相信在這一研究過程中,美學的問題視域將得到極大拓廣,研究方法與理論資源也將得到極大豐富。

  過去一個世紀里,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中華美學精神煥發(fā)光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傳統(tǒng)的美學經典獲得新解,美學由“我注經典,經典注我”進入“經典解今,創(chuàng)新經典”的新階段。面向現實,解釋當今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新現象,解決美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對經典做出創(chuàng)新性的闡釋,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經典,推進美學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美學只有應人民之所需,才能與時俱進。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的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會日益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會得到進一步滿足。美好生活必將推動美學發(fā)展,而美學發(fā)展一定會助力人們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作者:胡經之,為深圳大學榮譽資深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