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科普之橋,感受冰雪魅力
編者按
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這一舉世矚目的奧林匹克冰雪盛會即將來臨。近年來,為實現(xiàn)“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莊嚴承諾,冰雪科普教育與推廣持續(xù)開展。北京冬奧會為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帶來了哪些資源?科技冬奧將留下怎樣的豐厚遺產,又該如何持續(xù)發(fā)揮作用?首都體育學院課題組近年來在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助力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和國家科技重點研發(fā)項目“科技冬奧”的研究中,以科技體育相融合的視角聚焦青少年冰雪科普體系創(chuàng)新發(fā)展,系統(tǒng)梳理了北京市中小學冰雪科普教育活動、冰雪科普教育讀物及冰雪科普平臺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進而提出了冰雪科普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之策。
作為冬奧場館中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蘊含著哪些科學奧秘?殘奧運動員在肢體受限的情況下,是怎樣利用摩擦力在輪椅上進行冰壺比賽的?如果不下雪,我們使用人工造雪機造雪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
學習奧林匹克競賽知識、體驗多樣冰雪運動技巧、暢讀冰雪科普趣味讀本、探索科技館里的冰雪運動科技產品……近年來,在青少年群體中,以迎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以多樣化的體育科技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專業(yè)化展覽體系為傳播渠道的冰雪科普活動正在多樣化展開。
1、冰雪科普教育是推進青少年冰雪運動的重要手段
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shù)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為24.56%,近三成18歲及以上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1月12日,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發(fā)布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tǒng)計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冰雪運動,舉國同心助冬奧、全民行動愛冰雪的熱潮在各地涌現(xiàn)。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青少年是生力軍,體育教育和科普推廣是主戰(zhàn)場。2020年5月15日,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xù)性計劃》,明確“將奧林匹克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增進青少年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提出了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的具體任務。教育部2018年12月面向各地中小學(含中等職業(yè)學校)進行遴選。截至2020年,已在全國遴選建設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036所、冬季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627所。
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我國冰雪運動推廣工作交出一份優(yōu)秀的成績單。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冰雪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shù)人還只是初級的運動參與者。面向青少年群體的冰雪科普教育工作必須做實做強,推動我國冰雪運動質和量同步高水平提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北京冬奧會為學校冰雪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在此基礎上,冰雪教育供給仍有待提高和完善。”首都體育學院副教授燕凌指出,應進一步加強冰雪運動普及、完善冰雪運動相關的場地設施、舉辦豐富多彩的冰雪運動體驗活動和賽事等,其中,冰雪科普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以冰雪科普為鏈接,讓孩子們在冰雪世界中去體驗、去挑戰(zhàn)、去探索、去成長,一方面滿足了青少年了解冰雪運動知識之需,另一方面讓青少年開闊眼界、強身健體、愉悅身心。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相伴而行,通過體育科技,能引領青少年直接參與運動、學習奧林匹克知識,體現(xiàn)奧運文化的教育價值?!北本┒瑠W組委新聞宣傳部教育和公眾參與處處長孫斌表示,加快冰雪運動知識的科學普及和推廣,提升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科學素養(yǎng),是助力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影響力更為廣泛持久的有效路徑。
2、青少年需要什么樣的冰雪科普教育活動
現(xiàn)場觀摩液氮實驗秀、用冰雪凝膠制作“雪如意”、小小講解員宣講“科技冬奧”……2021年10月,“迎‘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一百天’暨中國流動科技館‘燃冰逐夢’主題巡展”活動,在北京市來廣營地區(qū)舉行。圍繞“冰雪運動點燃激情夢想”,巡展設立了“燃情冰雪”“智慧冬夢”“熱‘雪’冬奧”三大版塊,向青少年和社區(qū)群眾普及冰雪運動知識、冰雪運動項目背后的科技支撐等相關內容,廣泛宣傳奧運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
冬奧科普,讓一顆顆冰雪運動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2021年12月,課題組對參加冰雪主題展覽的初中、高中學段青少年參觀者調查發(fā)現(xiàn),86.58%的青少年參觀前對冰雪科普主題展持積極態(tài)度,其中58.39%的青少年表示興趣非常大;在參觀前對相關知識內容了解程度選項中,“不了解”的比例為30.21%,“比較了解”的占26.84%,“半知半解”的人數(shù)為42.95%。參觀后,相關知識“了解”人數(shù)比例從26.84%增長到51%;84.12%的參觀者表示對冬奧會和冰雪運動的了解產生“很大變化”;91.73%的參觀者認為“收獲很大”,表示開闊了視野,感觸深刻。在最關注的知識板塊主題方面,被調查對象列為前三的是中國冬奧發(fā)展(60.63%)、世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歷程(41.39%)、中國冬奧明星(42.28%),反映出青少年參觀者群體對運動項目文化歷史和競技體育冠軍人物的整體關注度更高。
關于運動設施器材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對運動服飾、雪道設施、滑雪板的關注度較高。在冰雪運動中體現(xiàn)科技知識的關注度上,位列前三的是視覺捕捉技術、頭盔中的科技、制冰機造雪技術。參觀展覽后,92.17%的學生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北京冬奧會相關知識;94.18%的學生表示愿意將展覽中獲取的知識分享給身邊的父母、同學和朋友等;89.71%的學生表示愿意將參觀活動中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秀麗海坨,皚皚白雪,若浮云間,剛剛經歷了暴雪降溫的雪橇雪車賽道宛如銀龍,飛騰于小海坨山山脊之上。這里是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qū),我要介紹的是延慶賽區(qū)的設計理念和競賽場館……”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南湖東園校區(qū))初中三年級學生李雅祺,正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她的奧運故事。“我說你聽”奧運故事征集活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千余件作品,在中國網“科技冬奧”主頁進行重點推送,帶動更多青少年感受冰雪運動魅力,傳遞奧林匹克夢想。
冬奧周期,各種冰雪科普教育活動精彩紛呈。
“北京冬奧加油!將來我要當冠軍!”北京育新小學程方清同學提交的創(chuàng)意作品稚氣滿滿?!岸瑠W我來啦——科技冬奧主題創(chuàng)意作品征集活動”,一大批與冰雪文化、北京冬奧會相關知識、科技助力綠色環(huán)保等主題相關的作品,以豐富的內容、充滿創(chuàng)意的形式解讀冬奧會冰雪運動里的科技、文化和體育精神。
“近年來奧林匹克教育產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尤其對大眾領會體育拼搏精神和理解冠軍榮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冰雪運動知識掌握和技能提高,體育教育不應該只囿于校園,而是要處處形成體教融合的氛圍?!北本煼洞髮W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說。
3、對冰雪科普教育讀物,青少年有何需求與體驗
2018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冬奧組委聯(lián)合推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計劃中明確提出“推動我國奧林匹克教育全面開展,大力推廣普及青少年冬季運動,帶動廣大中小學生共享冬奧舉辦成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目標。
研發(fā)與冬奧直接相關的冰雪科普讀本這一文化資源載體,是在青少年兒童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有效形式。冰雪科普讀本成果的直接受益對象是廣大青少年兒童群體,間接對象是家庭、學校及社區(qū)。
在奧運冰雪主題讀本中,哪些內容是大家最為關心關注的?課題組與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面向家長讀者展開的線上問卷調查顯示:
在圖書主題上,“冬奧會趣味故事”“冬奧會發(fā)展歷史”“冬奧會冠軍故事”是受訪者最感興趣的話題;“體育精神”“科技元素”“奧運趣事”是受訪者最為關注的知識點;在教育孩子的價值體現(xiàn)上,“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感受冠軍勵志故事”“拓展奧林匹克知識面”是家長最為看重的價值理念;在正能量傳播上,排名前三的是“勇于拼搏”“團結合作”“貴在堅持”。
“我們希望孩子通過這類圖書不僅了解到冰雪運動的知識,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還能讀到好看的故事,學習運動員奮勇拼搏的精神?!薄岸瑠W會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課堂,中國運動員們一往無前、勇爭國際一流的事跡特別值得青少年學習?!闭{研中,不少家長希望通過此類讀本幫助青少年開展生命教育,讓孩子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直面困難收獲成長,領會熱愛與夢想的力量。
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孫國華認為,“要挖掘更多冰雪運動資源,提高師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效拓展第二課堂教育資源,將校內校外、學校和家庭緊密連接起來?!?/p>
從知識介紹到文學創(chuàng)作、從冬奧文化趣味知識到北京冬奧科技亮點、從運動員動人故事到各類競賽項目規(guī)則……一批批包含冬奧科技元素和創(chuàng)新成果的冰雪科普圖書以幽默的語言、炫酷的手繪點亮孩子們的冬奧夢,對奧林匹克教育工作質量提升及研究成果可持續(xù)應用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4、現(xiàn)代化科技館體系,如何助力青少年走近科技冬奧
冰陀螺是北方冬季常見的冰上游戲?!霸鯓硬拍茏尡勇蒉D得更久?它的穩(wěn)定性和轉速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科技冬奧”科學體驗營活動中,一群孩子就冰陀螺旋轉的原理展開熱烈討論。專業(yè)老師帶領學生們體驗冰陀螺的設計制作,以有趣的方式介紹離心力、角動量守恒定律等相關知識,讓同學們親身體會小小冰陀螺身上隱藏的科學魅力。
冰雪科普互動課堂、冬奧文化展示、科普大篷車……自2020年底項目啟動開始,冰雪科普工作就成為中國科技館常規(guī)展覽體系的一部分,各類冬奧科普互動活動和展覽紛紛亮相。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冰雪知識與技術創(chuàng)新平臺存在基礎薄弱、運營效率低、虛擬現(xiàn)實平臺未實現(xiàn)一體化推進等問題。如何借助冬奧契機,創(chuàng)新發(fā)展冰雪科普平臺?一個有效路徑是站在科普“巨人”肩膀上——依托現(xiàn)代科技館專業(yè)化體系,將冬季運動與科學技術知識相融合,開展冰雪科普推廣。
具體來說,在中國科技館和各級地方科技館中融入“科技冬奧”元素,建設冰雪運動科普平臺,探索從國家層面到基層的多級冰雪運動推廣普及模式。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打造數(shù)字化、虛擬體驗等各具特色的冰雪運動科普場館,開展30站省級流動展覽、100場大眾冰雪科普服務等活動,形成實體、流動、數(shù)字、虛擬“四位一體”冰雪運動科普推廣體系,力爭實現(xiàn)冰雪科普體驗人數(shù)1000萬人次。
依托科技館平臺開展冰雪科普,不僅有助于推廣冰雪運動知識,更能豐富科技場館展覽種類,呼應廣大民眾了解、體驗冰雪運動的熱情,在更廣泛層面助力北京冬奧會,實現(xiàn)國家、場館、民眾共贏,達成科教、宣傳、健身、娛樂等多重目標。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科技冬奧主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最大的展廳拉開帷幕,30余位世界冠軍教練和運動員在訓練之余積極參與科技冬奧主題展覽,傳遞“科技助推冬奧,知識成就未來”理念。
“中國科技館發(fā)揮場館優(yōu)勢,助力北京冬奧會責無旁貸。此外,各地方科技館的科學教育資源遍布全國,可以為廣大青少年提供體現(xiàn)科學性、互動性、趣味性的冰雪科普活動?!敝袊萍拣^館長殷皓表示?!拔覀兿M⒆觽兛梢栽谟螒蛑辛私飧喽瑠W科技知識?!敝袊萍拣^展覽教育中心主任齊欣說。
5、傳承北京冬奧遺產、助力冰雪科普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課題組調研發(fā)現(xiàn),冰雪科普教育能夠充分展示體育運動與科學技術間的融合聯(lián)動,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遺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將對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產生積極影響。我們應把握這一難得契機,大力開展冰雪科普工作,使奧林匹克科普教育的價值持久綻放光彩。課題組在前述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完善在線冰雪科普資源建設。應加強和完善在線冰雪運動科普資源建設,打造冬奧和冰雪運動科普在線教育平臺,形成一套全面、實用、有趣、具有中國特色的冰雪運動科普教育體系。將有關成果落到實處,用以解決冰雪知識與技術創(chuàng)新平臺初建階段基礎薄弱、虛擬現(xiàn)實平臺一體化有待加強等重點問題。
打造并推廣傳統(tǒng)冰雪科普活動品牌。統(tǒng)籌規(guī)劃、協(xié)作整合現(xiàn)有大型奧運和冰雪運動科普宣傳活動,如“冰雪運動科技活動周”“全國奧運科普日”、各地組織的“科技周”“科技節(jié)”等,推動有關活動常態(tài)化運行。促進青少年學生等重點群體積極參與冰雪運動,將冰雪科普元素融入民間影響力廣泛的“冰雪嘉年華”“百萬學子上冰雪”等代表性活動。切實推進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發(fā)展規(guī)劃落實。
發(fā)揮奧林匹克傳統(tǒng)校、冰雪基地校、特色校的典型示范作用。總結國內國際成熟經驗和先進做法,在校園冰雪教學課程體系、場地和賽事活動、技能水平等級認定等方面推動建立標準和監(jiān)督考核體系。改善校園冬季體育場地設施器材條件,補充冬季體育師資力量,拓寬學生校內外冰雪運動的學習和活動渠道。
加強冰雪科普讀物和影視作品研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民眾對冰雪運動的興趣,寓教于樂、寓教于民,對于冰雪科普和冰雪運動教育而言,勢必事半而功倍。冰雪科普讀本和影視作品一方面面向全體大眾,打通家庭、學校、社區(qū)等場景,受眾范圍廣;另一方面,能夠對冬季運動的歷史、價值、項目特點等知識進行清晰、深入、生動、權威的展示,同時實現(xiàn)領悟奧林匹克文化價值、介紹冬奧會比賽項目發(fā)展脈絡、解析奧運體育賽場中蘊含的科學知識等多重目標。
(課題組成員:首都體育學院副校長、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謝軍,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董倩、韓曉偉,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孔哲)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7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