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吟一首好的詠雪詩
作者:朱美祿(貴州財經(jīng)大學(xué)教授)
下雪了,催生出一個銀裝素裹、粉妝玉琢的世界。詩人應(yīng)物斯感,情動于中,難免要詩興大發(fā)。但是如何成就一首好的詠雪詩,卻大有講究。
韓愈《詠雪贈張籍》一詩有句道:“定非燖鵠鷺,真是屑瓊瑰?!备鶕?jù)《說文解字》的解釋,“瓊,赤玉也,從玉敻聲。”雪是白色的,韓愈以瓊瑰之屑來喻雪,南宋胡仔批評他“用之不審”。詩中還有“縞帶”“銀杯”等字眼,清代王士禛譏其“亦成笑柄”,并指出世人怵于韓愈盛名,對這首詩“不敢議耳?!?/p>
鄭谷《雪中偶題》一詩道:“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边@首詩畫面很生動,但僅止于刻畫生動而已,并沒有什么寄托。蘇軾謂其“村學(xué)中語”;王士禛斥為“俗下欲嘔”;翁方綱視為氣格卑弱。足見其不被后人看好。
皇祐二年時知潁州的歐陽修在聚星堂會客時作《雪》詩,其序曰:“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鶴、鵝、銀等事,皆請勿用?!贝蟾攀浅鲇谖╆愌詣?wù)去的考慮吧,歐陽修要求在詩中禁止使用那些常見的比擬雪花顏色和動態(tài)的詞語。元祐六年蘇軾知潁州,寫下了《聚星堂雪》詩。作為門生,蘇軾秉承了歐陽修的傳統(tǒng),“憶歐陽文忠公作守時,雪中約客賦詩,禁體物語,”“故輒舉前令,各賦一篇?!彼^“前令”,指的是歐陽修當(dāng)年作《雪》詩的規(guī)定。由于歐陽修詩中有“沙墀朝賀迷象笏,桑野行歌沒芒[~符號~]”之句;蘇軾詩中有“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之句,因此翁方綱在《石洲詩話》中指出,“歐公詠雪,禁體物語,而用‘象笏’字,蘇用‘落屑’字,得非亦‘銀’‘玉’之類乎?”翁方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達(dá)了對歐陽修和蘇軾詠雪詩的不滿。
可見詠雪詩要寫得好,確實很不容易。即使是文學(xué)大家,也難免受到指責(zé)。
那么寫得好的詠雪詩,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詩經(jīng)·采薇》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蓖醴蛑凇督S詩話》中對此評論道:“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痹谕醴蛑磥恚坝暄睂τ跉g樂的凸顯更有力。北宋人盛次仲《雪》詩句云:“看來天地不知夜,飛入園林總是春。”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指出,“古今詩人,以詩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聯(lián),或只一篇,雖其余別有好詩,不專在此,然播傳于后世,膾炙于人口者,終不出此矣,豈在多哉?”看來好詩能以少少許勝多多許。這兩句詠雪詩不僅空間闊大,時間上也具有延展性;既寫了現(xiàn)實情形,也暗示了心理期盼;下雪雖然很冷,而這兩句詩讀起來卻不乏暖意?!皶燥L(fēng)飄磬遠(yuǎn),暮雪入廊深”,是釋惠崇的詩句?!段髑逶娫挕吩u價說:“華實相副,顧非佳句邪?”詩句清新拔俗,充滿禪意,絕無蔬筍氣,所以受到重視。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縱論古今雪詩,被推為“最佳”的,有陶淵明“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韋應(yīng)物“門對寒流雪滿山”這些詩句。
受王士禛推崇的,還有唐人祖詠《終南望余雪》一詩:“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和摘句批評受肯定的詩句比較起來,這首詩無疑更勝一籌,因為是神完氣足的佳構(gòu)。有道是“落雪不冷融雪冷”,終南陰嶺望去尚有余雪,落日的余暉染紅林表,難怪長安城中倍感寒冷。詩歌下字嚴(yán)謹(jǐn),舉重若輕,首尾條貫,一氣呵成。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詩是作者在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試時所作,完成了四句即“納于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边@種忠實于內(nèi)心感受,不為功名畫蛇添足的做派,千載之下仍讓人欽佩。
王士禛認(rèn)為“不免俗”,蘇軾推為“信有格”且“不可及”的,是柳宗元《江雪》一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薄段木趁馗摗分姓f:“意是格”,“意高則格高”,可見“格”是屬于思想內(nèi)容方面的范疇。柳宗元在詩中塑造了一個不畏嚴(yán)寒,孤高傲岸的漁翁形象,實則是作者性格的外化和折射。詩歌寄托深遠(yuǎn),確實堪稱詠雪佳作。
雖然說“觀古今勝語,多非補(bǔ)假,皆由直尋”,但是好的詠雪詩并不排斥用典。李商隱《喜雪》詩多處用典,卻流轉(zhuǎn)自如,毫無滯澀之感,體現(xiàn)出了極高的才華。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說:“以是知凡作者須飽滿材料”,明顯持一種肯定的態(tài)度。其實這種牢籠百態(tài),無所顧忌的主體精神,更值得肯定。
雪廣為詩人所喜愛,所以中國古代詠雪詩浩如煙海。清人朱庭珍在《筱園詩話》中曾感嘆:“詠雪詩最難出色?!逼渲杏惺〉膫€案,也有成功的典范。細(xì)細(xì)品讀古人詠雪詩文本,遭到批評或者受到贊譽(yù)都不為無因。成功的經(jīng)驗予人以啟示,失敗的教訓(xùn)也讓人警醒,所以我們對古人的探索都應(yīng)該報以由衷的敬意。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5日 13版)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