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一区视频|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国内精品视频在线九九视频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舌尖上的古代宮廷

發(fā)布時間:2022-04-11 16:33:00來源: 光明網

  文本刊特約撰稿 金滿樓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近期上映的電視劇《尚食》引發(fā)了人們對古代宮廷廚房的關注。古代宮廷的飲食管理機構有哪些?它們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光祿寺與尚食局

  據《周禮》記載,周王朝時,宮中已有完備的御膳機構和人員,包括膳夫、庖人等。他們除了“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yǎng)王及后世子”,也為賓客提供賜食,為祭祀提供供品等。

  北齊時期,原本負責宮廷門禁的光祿寺開始兼管宮廷飲食。隋朝,光祿寺轉為管理宮廷膳食的專門機構,這一設置沿襲了一千多年,直到清朝滅亡。隨著各朝宮廷人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光祿寺不再是宮中唯一的飲食管理機構,隋朝后還增設了尚食局。一般來說,光祿寺是朝廷的正式機構,主要負責祭祀、朝會、宴會等官方活動的飲食供給,尚食局則主要為皇帝和皇室成員服務,相當于皇家私人廚房。

  明朝時期,宮廷膳食管理機構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外廷、內廷兩套體系。其中,光祿寺的主要職責是“掌祭享、宴勞、酒醴、膳羞之事”,這些活動還需要禮部、工部、太常寺等部門相配合,如禮部確定相應禮儀、工部提供飲食原料和餐具、太常寺確定參加宴會或祭祀的人員名單等。

  在皇宮內部,負責皇家膳食的主要是司禮監(jiān)、尚膳監(jiān)、惜薪司和酒醋面局等機構。這些機構中,司禮監(jiān)是宮內事務的總管部門,兼管宮內膳食。在明熹宗之前,司禮監(jiān)下還設有湯局、葷局、素局等,負責制作宮中飲食、服侍皇室成員用餐等。

  明熹宗之后,明宮中設立了專門的飲食管理機構——尚膳監(jiān),掌管皇帝御膳、宮內飲食及筵宴事宜。惜薪司主要負責宮中的燃料供給,除了為廚房提供柴火外,還要為冬天取暖準備足夠的燃料。酒醋面局的職責是為宮內提供足夠的酒、醋、面,當然也包括糖、小麥、黃豆等與餐飲有關的原料、佐料等。由于明朝皇室成員及宮女、太監(jiān)人數眾多,明宮中的飲食制作任務十分繁重,費用不菲。

  御茶膳房的由來

  清宮中的膳食管理機構和前朝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也有較大差異。首先,清朝仍保留了光祿寺這個機構設置,主要為朝廷慶典、祭祀等活動預備筵席并為官員提供食物。在舉行以上活動前,光祿寺官員要會同御史、太常寺和禮部官員親視監(jiān)督宰牲,活動結束后還要負責將祭肉等分給官員。此外,光祿寺還負責為蒙古王公、外國貢使提供各季食物。

  和前朝不同的是,清朝皇宮事務全部由內務府負責,皇室成員的衣食住行當然也包括在內。從這個意義上說,此前掌管宮廷膳食的尚食局、尚膳監(jiān)等已被內務府替代。當然,內務府是個大衙門,皇宮的修造、安保和對太監(jiān)、宮女的管理等都在其職權范圍之內,提供宮廷膳食只是內務府的一部分工作。

  從時間上看,清宮的膳食管理機構有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順治初年,內務府分別設立“茶房”“膳房”負責宮廷飲食事務;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為“御茶膳房”,成為清宮膳食的專管機構。為了與御茶膳房相配合,內務府還設立了“掌關防處”,其所屬的官三倉、恩豐倉、內餑餑房、外餑餑房、酒醋房、菜庫等,都是為宮廷膳食提供食材、點心和佐料的機構。此外,內務府廣儲司的茶庫,營造司的炭庫、柴庫,掌儀司的果房和慶豐司管轄的牲畜群等,都與宮廷膳食有密切聯系。

  作為宮廷膳食的制作部門,御茶膳房也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如膳房之下有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飯局等。其中,葷局負責提供魚、肉、海味菜;素局負責提供青菜、干菜、植物油等;掛爐局負責提供燒烤類菜肴;點心局負責提供包子、餃子、燒餅、糕點、餅類等;飯局負責提供粥、飯等。此外,御茶膳房還設有買辦肉類處、肉房和干肉庫等,負責肉類和海鮮的采進、保管和供應。

  膳底檔和壽底檔

  從布局來看,清宮有眾多膳房,其中最大的就是為皇帝服務的御膳房。御膳房有兩處,一處是位于景運門外的外御膳房(又叫御菜膳房),這里負責制作大宴群臣的“滿漢全席”,同時也為值班的大臣備膳;另一處則是位于養(yǎng)心殿側的內御膳房(又稱養(yǎng)心殿御膳房),這里基本就是皇帝專用的小廚房。

  除了皇帝外,皇子們也有自己的飯房和茶房,宮中的后妃也有相應的膳房。通常來說,地位越低,菜點越少,所用餐具也相應降級,從金、銀到錫、瓷不等。嘉慶年間,壽康宮內增設茶膳房,這是為太后、嬪妃承辦茶膳的地方。此外,宮中還設有外膳房,這是為侍衛(wèi)們提供飲食的飯房。

  紫禁城之外,如圓明園、頤和園等御園內也設有膳房,即“園庭膳房”。在木蘭秋狝時,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及沿途灤河等行宮也設有御膳房,即“行在御膳房”?;实勖看纬鲂?,比如南巡江南、東巡泰山時,也都帶有御膳人員,以保證皇帝等人在外的飲食安全。每到一處,地方官員往往會獻上當地的特色菜肴,如果皇帝覺得滿意,有時也會將大廚帶回宮中。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的飲食情況之所以能被后世充分了解,應該歸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茶膳房下檔案房的設置,該機構主要負責記錄宮中的飲食事宜及保管文書檔案等。其中,皇帝的膳底檔和皇太后的壽底檔保存最為完善,分別記載了歷任皇帝和皇太后的早膳、晚膳的食譜及廚師名單、用膳地點、各式餐具、膳桌擺設、膳畢賞賜等。皇帝出巡在外時,相應的飲食檔案也有記載,這為研究清宮以及清代的飲食文化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素材。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