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段旅途的交匯
兩段旅途的交匯
□ 周 瑋
相伴32載的丈夫猝然離世,龍麗云意識到必須從悲傷中自拔,讓生活“回到平穩(wěn)狀態(tài)”。于是她選擇業(yè)余進修真菌學的課程,在林間采集食用菌菇,借此找回生活的樂趣。
2019年,龍麗云以挪威語寫作并出版了《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商務印書館2022年引進),她在前言中寫道:“這本書講述了兩個平行的旅程:一個是外部的,進入蘑菇的王國;另一個是內部的,領略內心哀傷的景致?!睂τ谧髡叨裕澳⒐降念I地”和“悲傷的迷宮”都是“陌生的異域”,堅強的她努力保持開放心態(tài)來面對。
身為人類學家的龍麗云,探索蘑菇世界時也采用了田野考察的視角。蘑菇愛好者群體成為她非正式的考察對象:儀式、慣例、標準制定者……蘑菇采集者的嗅聞儀式讓她印象深刻,很快她就意識到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比如不經邀請不能踏入別人日常采集蘑菇、有所發(fā)現(xiàn)的“自留地”,她還幽默地總結出如何禮貌規(guī)避采集點具體信息的提問。
作者驚訝地了解到,關于蘑菇的毒性竟然有不同標準。在挪威、法國、英國,野外指南建議食用的真菌種類都不同,即使在挪威和瑞典這兩個緊鄰的北歐國家,對于絲膜菌屬的認識也差異極大。
在“五十度毒”這章“不是非黑即白”一節(jié)中,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文化因素——“對潛在毒素的態(tài)度”。另外,嗅聞對蘑菇的鑒別有特殊作用,但蘑菇權威書上對氣味的描述是初學者難以領悟的“濕面粉”“杏仁”和“生土豆”氣味,她意識到這些“內部行話”可能需要重新探討,甚至考慮組織一場芳香研討會。
龍麗云對于權威和新手、中心和邊緣性的敏感與她的移民身份及喪偶狀態(tài)有關。她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在挪威,她是Long Litt Woon。在挪威做交換生時她認識了艾爾夫,兩人相愛、結婚,她18歲,他21歲,自此開始見證彼此的人生。兩人沒有子女,艾爾夫去世后很長一段時間,她對自己的寡婦身份極為迷茫。
采集蘑菇只能在戶外進行,這種開始必須由老師和向導帶領才能進行的活動,對于作者個人生活的復原和重建至關重要。這項愛好需要專注于當下,敞開感官充分留意周遭——蘑菇的形狀、色澤和氣味,附近植物的種類,溫度和濕度。作者幽默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蘑流”來形容這種狀態(tài),類似于運動員的“心流”、禪修之人的正念。對于身心的療愈,這一點極為關鍵,很多飽經創(chuàng)傷的人無法運作他們的感知系統(tǒng),難以感到自己是真正地活著。作者原本非常靈敏的嗅覺,被悲傷所麻木,在學習和吸收蘑菇知識的過程中又被激活,“重新開始感知世界,就像從百年的睡眠中醒來一樣”??傆型樵趥龋彩沟盟恢鲁聊缬诒瘋忾]自我。
龍麗云在辨認菌種上很有天賦,修完培訓課程后不到一年就通過了挪威特有的“蘑菇檢測員”認證考試,之后就可以幫助沒有經驗的蘑菇愛好者。她終于獲得了人生新目標,對真菌學的愛好也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博物愛好者讀到她憑借所學知識正確分辨菌種、發(fā)現(xiàn)個人新種的難忘時刻,會格外感同身受。菌類由于其辨識的難度,更大大增強了采集活動的成就感。
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始終不缺乏勇氣、好奇心和開放心態(tài),無論是參加喪偶互助小組,還是舉行派對,邀請采菇同好各自帶一道菌菇佳肴,甚至采訪陌生人,探索被視為禁忌的裸蓋菇致幻作用,都顯示出這些極為可貴的特質?!坝肋h不要害怕冒險走出你的舒適區(qū)”,作者從人類學教授弗雷德里克·巴特那里學到的關于田野調查的重要經驗,也適用于人生遭受重大變故的階段。
全書感人至深的一幕來自結尾題為“極樂”的章節(jié),探索蘑菇的領地和走出悲傷的迷宮,這兩段陌生的旅途終于交匯。
?。ㄗ髡邽楸本┩鈬Z大學教師、英美自然文學譯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