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 | 文博】東漢說唱俑“復活”:傳遞千余年的喜樂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東漢說唱俑“復活”:傳遞千余年的喜樂
中新社記者 應妮
中國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有“說唱”了?
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東漢擊鼓說唱俑,直腰、蹺腳、舉槌,滑稽的表情堆疊出滿臉褶子,笑意幾乎要從中漾出來,仿佛下一秒人們就會聽到哄堂大笑。
這尊東漢擊鼓說唱俑展現(xiàn)的,正是約2000年前俳優(yōu)表演說唱的樣子。如今,這尊代表著中華文化最早說唱形式、折射出曲藝和戲曲最初形態(tài)的明星文物,就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
近日,由國博聯(lián)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出品的首部原創(chuàng)文物活化舞臺劇《盛世歡歌》,令東漢擊鼓說唱俑穿越千年,“活”在了今天的舞臺上。
“當我走到擊鼓說唱俑面前時,立刻被它生動的形象所吸引了?!痹搫а?、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副主任楊揚說,它笑容生動,好像自身就帶著滿滿的故事跨越了千年;它是國博的大明星,也因為登上中學歷史課本而廣為人知、自帶流量,在這種實力與流量并存的情況下,大家當即就決定把擊鼓說唱俑作為首個“活化”的國寶。
據(jù)資料記載,東漢晚期至蜀漢,是四川地區(qū)陶塑藝術發(fā)展的高峰期,俑像多為“模制”,入窯燒制后,在表面涂敷白粉,并加彩墨勾繪。這尊擊鼓說唱俑原本亦有彩繪,出土時已剝落。而與別地墓葬隨葬品多車馬、侍衛(wèi)等不同,在四川發(fā)掘的多個墓藏中,如擊鼓說唱俑這般專職于“娛樂”的俑像居多。
漢代的俳優(yōu)通常邊擊鼓邊歌唱,插科打諢,烘托氣氛,亦擅歌舞雜耍。據(jù)國博專著記載,俳優(yōu)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已出現(xiàn),秦漢時尤為盛行。
國博館藏的一塊同樣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東漢“觀伎畫像磚”就生動刻畫了富豪家宴上的百戲表演:跳丸、舞劍、弄瓶,手持長巾的女伎回首翹袖揮巾,樂伎持槌欲擊……神態(tài)詼諧,浪漫夸張,場面熱烈。在舞臺劇《盛世歡歌》中,漢代盤鼓舞、角抵戲、樂府古辭《婦病行》等均有體現(xiàn)。
娛樂開懷之外,俳優(yōu)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亦常引人思考。史學家司馬遷就對俳優(yōu)有很高的評價,他在《史記》中專辟《滑稽列傳》記錄了齊國淳于髡、楚國優(yōu)孟和秦朝優(yōu)旃一類滑稽人物的事跡,并贊其“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盛世歡歌》正是抓住了說唱俑最鮮明的特色——有趣喜樂,無論個人經(jīng)歷如何起伏,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把快樂帶給觀眾。在劇中,從眼花繚亂的市井百戲,到正襟危坐的朝堂激辯,只見詼諧幽默又智慧樂觀的俳優(yōu)時而高昂唱調(diào),時而幽默對白。傳統(tǒng)雜耍、說唱、戲曲藝術與現(xiàn)代話劇、歌劇、舞蹈等藝術的融合,引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笑聲。
“讓文物活起來、歷史活起來、文化活起來,用舞臺形象讓觀眾更多了解館藏精品文物,了解中華文明?!睋?jù)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介紹,該館近年著力推動館藏文物活化工程,通過跨界融合開發(fā)文物活化舞臺劇?!妒⑹罋g歌》經(jīng)打磨后,有望成為國博的駐場劇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百家融媒重慶行丨大足:“花式”守護為“懸崖瑰寶”延續(xù)“生命”
- 全新制作歌劇《托斯卡》將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節(jié)·2023
- 美債上限協(xié)議初步成形!“信用透支”令美國失信全球
- 美國的普遍貧困是“有意為之”?!
- “黑人的命也是命”善款去哪兒了?美媒:9000萬美元中僅1/3用于慈善
- 烏克蘭首都基輔傳出爆炸聲 拉響防空警報
- 外媒:普京簽令廢止這一條約,事關歐洲武裝力量!
- 岸田文雄長子將辭去首相秘書官一職
- 俄烏局勢進展:俄稱向烏提供戰(zhàn)機是不可接受的局勢升級 德將“對等”回應俄限制德駐俄機構人數(shù)
- CGTN民調(diào)聚焦北約染指亞太 超七成全球受訪者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