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去世:不愿被諾獎騷擾,只用作品說話
中新網(wǎng)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王詩堯)米蘭·昆德拉曾寫道:“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敝皇菦]想到,這一次我們要告別的對象變成了他。據(jù)外媒報道,歐洲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去世,享年94歲。
米蘭·昆德拉,1929年4月1日生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上世紀50年代初,他以詩人的身份初登文壇,曾出版《人,一座廣闊的花園》《獨白》《最后一個五月》等詩集。1963年,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正式放棄詩歌創(chuàng)作。
又過了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正式在捷克出版,空前的成功讓昆德拉確信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chuàng)作之路。
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lián)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為禁書。一直到1975年離開捷克去法國前,昆德拉在艱難的條件下還創(chuàng)作了《好笑的愛》《告別圓舞曲》《生活在別處》等作品。
1979年,小說《笑忘錄》發(fā)表之后,昆德拉被剝奪捷克斯洛伐克國籍。兩年后,他加入了法國國籍。從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昆德拉越來越多地用法語進行創(chuàng)作。2019年,昆德拉重新獲得捷克公民身份。
對中國當代文壇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之一
上世紀80年代,米蘭·昆德拉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內(nèi),特別是其經(jīng)典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年輕人,至今發(fā)行量巨大。
在那個年代,“生活在別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媚俗”等一度成為時下流行語,“不能承受的**之輕”甚至變成一個句式,被廣泛運用。
這位深受中國讀者喜愛的作家,同樣對中國也充滿著好奇。他曾在一次洽談中說道:“假如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讓我感興趣的地方,那就是中國?!?/p>
昆德拉是對中國當代文壇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之一。在東歐文學研究家、翻譯家景凱旋看來,昆德拉的影響重點在思想上?!八屩袊骷覀儚年P注群體到關注個人自身,少作空洞的宏大敘事?!薄八麊⒌现袊膶W界:真正一流的作家應該首先是思想家?!?/p>
昆德拉的寫作擅長把生命的沉重化為文字之輕盈。曾有人說,從80多歲的院士到10多歲的孩子,都能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找到生命體驗與意義。
“被諾貝爾文學獎遺忘的大師”
米蘭·昆德拉的文學成就斐然,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并6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然而他卻說,每年10月的諾貝爾文學獎熱潮,對他來說都是一種騷擾。
昆德拉根本不在意,所謂的那些外界賦予他的價值。他常年遠離媒體、拒絕拋頭露面,只選擇用作品說話。
他曾毫不留情地表示:“傳媒的精神與文化的精神是相悖的,至少對現(xiàn)代歐洲所認可的文化是如此:文化基于個人,而傳媒導向單一化;文化照亮事物的復雜性,而傳媒使事物簡單化;文化只是一種長久的拷問,傳媒則快速回答一切;文化是記憶的守護神,傳媒則是時下新聞的追逐者。”
昆德拉曾自嘲:“我在4月1日愚人節(jié)這天來到這個世界,有著形而上的意義?!睂嶋H上,他的作品善于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diào)描繪人類境況。
在《被背叛的遺囑》中他曾說過,小說的內(nèi)部空間是一個道德審判和價值判斷都被懸置的領域。幽默精神是小說為現(xiàn)代人類提供的一項偉大發(fā)明。
《玩笑》《好笑的愛》《笑忘錄》……昆德拉似乎總在表達著笑看人生的態(tài)度,但人們讀了他的文字笑過之后,又會感到深深的悲哀。小說幽默風趣,實則暗藏反諷,雖調(diào)侃著這難以捉摸的世事,卻又關照個體的生存狀態(tài)。
有評論稱,昆德拉的作品表面輕松,實則沉重;表面隨意,實則精致;表面通俗,實則深邃而又機智,充滿了人生智慧。
他在《笑忘錄》中寫道:“人與權力的斗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斗爭。”米蘭·昆德拉用自己充滿哲理的作品戰(zhàn)勝了遺忘,永遠留在讀者的記憶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