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安徽同鄉(xiāng)助推兩岸“包公”和“銘傳”文化交流
中新社合肥10月15日電 題:臺灣安徽同鄉(xiāng)助推兩岸“包公”和“銘傳”文化交流
中新社記者 張俊
“合肥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闭劦皆谂_灣家喻戶曉的包青天,臺灣安徽同鄉(xiāng)會監(jiān)事長胡世詮帶領臺灣同胞,在合肥市包公園里唱起了改編的歌曲。
10月11日至15日,臺灣安徽同鄉(xiāng)會30余名祖籍安徽的臺胞走進故鄉(xiāng)安徽,來到包公故里、銘傳家鄉(xiāng),交流兩岸“包公”“銘傳”文化。
胡世詮來自臺灣桃園,父親是安徽人。在家庭的影響下,他對安徽充滿感情,話語中仍保留著濃濃的鄉(xiāng)音。走進包公園,胡世詮和同行臺胞參觀包公祠,祭拜包公墓。
據合肥市包河區(qū)包公文化研究會會長盧萍介紹,合肥包公園與臺灣開展文化交流由來已久,其中與臺灣“包公祖廟”海清宮互贈包公銅像和香爐,臺灣高雄大發(fā)開封宮包公廟捐資鑄造三座銅鍘刀贈予包公園。
“包公文化在臺灣影響巨大。20世紀90年代,臺灣制作的電視連續(xù)劇《包青天》風靡兩岸,掀起了一陣包青天熱潮?!焙涝徴f,包公是臺灣百姓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截至目前,在臺灣的云林、彰化、臺北、桃園、高雄等地已建有包公廟1000余座。
胡世詮表示,未來,臺灣安徽同鄉(xiāng)會計劃在臺灣成立包公文化研究中心,在文化、民俗、學術等領域開展兩岸包公文化的研究交流。
慶正來自臺灣,祖籍安徽省含山縣,是皖桃雜志社總編輯,長期從事文化傳媒領域工作。他認為,包公謚號“孝肅”,“孝肅”所代表的忠、孝、廉精神,在兩岸民眾中廣受推崇、深入人心。他建議兩岸高校合作開展包公文化課題研究,發(fā)布包公文化相關學術成果,擴大包公文化在兩岸的影響力。
“名士無妨茅屋小,英雄總是布衣多?!蓖ㄟ^劉銘傳的詩作楹聯(lián),可見這位臺灣首任巡撫的人生軌跡和壯志情懷。胡世詮走進劉銘傳故居和紀念館,不禁感慨劉銘傳對臺灣建設所作的貢獻。
據胡世詮介紹,劉銘傳對臺灣交通、教育、城市建設進行廣泛改革,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在臺灣,有許多以劉銘傳名字命名的學校和基礎設施,包括銘傳大學、劉銘傳路等。
包公和劉銘傳是兩岸民眾所共同推崇的歷史名人,也是皖臺交流的共同話題。胡世詮表示,他希望兩岸能合作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開展更多合作交流活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