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第四年,我給全村老人發(fā)工資”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的一名95后小伙兒周建康今年夏天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拿著現(xiàn)金,挨家挨戶給村里的老人們發(fā)工資,他用鏡頭記錄下了每一個鄉(xiāng)親的笑臉。
他把視頻放到B站上,獲得近百萬網友圍觀點贊,彈幕中不時飄過“好棒啊”“大家都太開心了”“幸福莫過于此”“村里的人都好可愛”等評論。
今年是他回到家鄉(xiāng)的第四年,他也成了鄉(xiāng)親們口中的“周老板”。不過,2019年年底,周建康回到村里時,心里盤算的還是做自己擅長的自媒體,記錄農村生活。在此之前,他在成都也是從事自媒體相關內容策劃和剪輯等工作。“我想過把賬號粉絲帶起來后就可以接廣告、做直播之類的,但是沒有想過做農產品、做電商?!?/p>
恰好剛回來的那一年,村子里的李子樹開始第一年掛果,這一品種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五月脆”。他想著,“要不試一試在網上賣李子?”
說干就干,他甚至還提前花了300元在網上買了包裝紙箱,結果李子還沒開始賣,就虧了270元。他笑稱:“紙箱被家里小狗咬爛了,賣給廢品站,又賺回來30元?!?/p>
第二年,又到了李子成熟的季節(jié),周建康決定“再試一次”。第一個難題還是包裝,毫無經驗的他,開始在網上購買其他李子商家的產品,學習他們的包裝方式。
可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品種不一樣,采摘時機不一樣,所對應的包裝和運輸時間都將不同。周建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們想讓消費者吃到的李子更甜一些,所以采摘得比較晚,“但這樣的李子在裝箱運輸時容易被擠壓出果汁,汁水就會浸濕紙箱底部,送到消費者手中時就壞掉了”。
這一次,盡管全村的人都來參與采摘和打包,他還“細心”地在紙箱里放了樹葉,防止李子在箱子中晃動,但收到的消費者反饋還是“壞掉了”。他也只能一邊道歉,一邊賠償,“賣了十多萬元的李子,不僅把利潤退回去了,還自掏腰包賠了幾千元”。
“學習考察別人家產品的包裝、種植等方式是一回事,但學到后如何因地制宜,又是另一回事了?!痹谥芙悼磥?,從零開始做電商,尤其是最難做的農產品品類,“該交的學費還是要交的”。
就這樣,一路磕磕絆絆,到了村里的李子成熟的第三年。
由于村子種植的“五月脆”并非本地特產,加上產量不夠大,很多收購商都不會選擇到村子進行采購?!扒皟赡?,一半李子掉到了地上成了肥料,十分可惜?!?/p>
“第三年了,我對自己說,這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睕]有獨特的地方特色,那就保證農產品的品質,沒想到,這回真的成功了。
他們嚴格篩選李子的果實大小和甜度,果實要大,甜度要高,長期在田地里學習研究,周建康對于農業(yè)知識了解得也越來越多了。
但隨之而來的,是自己的理念與村中老人們的分歧。
周建康坦言,他們在打包裝箱時,會將不符合要求的小果篩選出處理掉,“但老人們打包時會覺得小果子也沒有壞掉,可以一起賣,就會把小果放進去”。
怎么辦?周建康和家人只能不斷與老人們解釋,“要保證品質才能賣出好價錢,品質不好的話,就會面臨消費者索要賠償的情況,賠償是需要大家一起承擔的”。慢慢地,村里老人們也懂得了品質的重要性。
這一年成熟季,他們給李子買了“軟臥”,用泡沫包裝把李子挨個隔開,還買了“機票”——快遞發(fā)的都是空運。他笑稱,“這回運輸、包裝都沒太大問題了,最多的那天發(fā)了3000多箱,喊了兩個村的人來打包,那次以后,村里的人都開始叫我周老板了”。
以前,村子里最熱鬧的時候要數過年了。這兩年,全村人聚在一起采摘、發(fā)貨,成了比過年還熱鬧的時刻,甚至在第一車李子發(fā)走時和最后一輛車發(fā)出時,人們還放起了鞭炮,祈福順順利利。
讓他高興的是,品質把控好、包裝運輸問題解決后,李子的銷量也在直線上升。到了今年,他們又開始賣本地種植的小番茄,這一成熟季一共賣出了近150萬元的銷量,從采摘到打包,每天有近200人參與。周建康感慨說:“這已經完全超過今年設想了?!?/p>
即便如此,周建康還是認為,在做農產品電商的過程中,會不斷有問題出現(xiàn),需要不斷去解決問題?!氨热缣鞖?、氣溫的影響,遇到不同天氣是否有解決方案;比如產量不高,工人采摘、打包速度跟不上;又比如我們發(fā)貨量不足以讓快遞費降到更低,空運的成本也會更高一些,這些都是需要接下來去考慮的?!?/p>
周建康在網上不斷更新著視頻,還收獲了一群為他出謀劃策的“云股東”?!熬W友們也會給我出主意,比如小番茄、李子等農產品的包裝,還有一些專業(yè)人士提出的建議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很多東西我就是在評論區(qū)里學的,然后再考慮是否適用。”
他也希望把經驗告訴想要返鄉(xiāng)做電商的年輕人,“困難要比想象中多,一定要先把家鄉(xiāng)的實際情況了解透徹,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專業(yè)能力,如果能夠通過現(xiàn)有的技能回到家鄉(xiāng)發(fā)光發(fā)熱,是很好的選擇,但不要盲目追求做電商”。
周建康考慮,明年是否能夠全年都上線應季產品,為鄉(xiāng)親們提供一些就業(yè)崗位,增加一些收入。“回想過去一步步走過來,我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不敢稱帶領鄉(xiāng)親們發(fā)家致富,我也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大家增加收入?!?/p>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