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金額同比降25.8% “去剛兌”背景下結構性存款吸引力不減
記者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 潔
近期,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引發(fā)市場持續(xù)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據(jù)Wind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今年1月1日至7月6日,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普通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券商理財、信托、私募基金等)合計金額為5429.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5.8%。此外,在“去剛兌”背景下,結構性存款仍最受追捧。
上市公司偏愛結構性存款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度有所“降溫”。W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6日記者發(fā)稿,年內共有913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合計購買規(guī)模約5429.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87.4億元,同比下滑25.8%。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金額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可能是因為地緣沖突、美聯(lián)儲加息縮表導致的全球經濟震蕩,疊加國內疫情頻繁擾動,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不佳,現(xiàn)金儲備額較去年有所下行,購買理財產品金額也就有所下行。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è)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金融市場外部不確定性因素較強,一些理財產品的表現(xiàn)不及預期,影響到上市公司購買理財?shù)念A期判斷;二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資金另有他用,或是更希望保持目前的資金流動性。
從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偏好來看,結構性存款占比依然最高,年內認購規(guī)模為3585億元,占比達66%,較去年同期微降3個百分點;銀行理財產品占為11.6%,位列第二,占比較去年同期降6.4個百分點;普通存款與定期存款的合計占比為9%,較去年同期上升3.5個百分點;券商理財、信托、基金產品的合計占比為7.5%,較去年同期降1.6個百分點。
在蘇筱芮看來,上市公司偏愛結構性存款,是因為期望將自有資金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保值、增值,在“去剛兌”背景下,結構性存款是一種可以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實現(xiàn)相對平衡的產品,市場上也難以尋求到與其實力相當?shù)奶娲?,如果替代品難以尋求的大環(huán)境持續(xù)不變,那么收益率及產品規(guī)模的下降對未來上市公司購買結構性存款產生的影響不大。
“結構性存款占比過半是因其收益率可能與2年至3年的定期存款持平,但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下,部分只有三個月期限,對企業(yè)吸引力較大。”明明表示。
從上市公司方面來看,江蘇國泰、中國電信、中信證券、濰柴動力、迪阿股份、航發(fā)動力、青島啤酒等公司認購金額較高,且認購的產品多以結構性產品為主。
值得關注的是,出于流動性、安全性等考慮,年內上市公司購買券商理財、信托產品、基金的規(guī)模分別為314.7億元、88.6億元、5.7億元,整體來看,券商理財也頗受上市公司青睞。
過量持有現(xiàn)金并不劃算
近段時間,個別上市公司使用閑置增發(fā)募集的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引發(fā)關注。
在滬深交易所投資者互動平臺,記者以“買理財”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顯示,年內共299條相關問答。例如,有投資者較為關心此舉是否會影響公司募投項目實施進度與經營,對此,有上市公司回應: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理財產品投資是在確保公司日常經營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不會影響公司主營業(yè)務的正常開展、產品研發(fā)和募投項目的使用。公司通過銀行和證券公司進行適度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短期理財,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效益。
在明明看來,公司募投項目實施需要有節(jié)奏的穩(wěn)步進行,募集資金不可能馬上全部投入項目,過量持有現(xiàn)金在經濟上并不劃算,在不影響公司經營的情況下,購買一些短期理財增厚收益有利于公司發(fā)展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一定要和投資者保持密切溝通,以免影響投資者信心。
南開大學金融發(fā)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亦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公司募投項目存在階段性,因此,上市公司對尚未使用的庫存現(xiàn)金進行理財?shù)痊F(xiàn)金管理正當合理。而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歸根結底是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問題,投資者需重視上市公司的競爭力。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有兩種情況,一是一些公司投資項目暫未鋪開,有短期閑置資金;二是一些公司“不差錢”,但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或對投資收益前景較為悲觀,轉而購買理財。但總的來說,買理財流程要合規(guī),要把閑置資金用在“刀刃”上。(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