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無聲世界從此有了天籟
如果不是12年前臨時受邀帶一群聾啞孩子練舞,35歲的李楨如今可能正在舞臺上追尋自己的“舞蹈家”之夢,抑或在某所高校當舞蹈教師。
這個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教育專業(yè)2010屆的畢業(yè)生,在校期間便已拿到全國“荷花杯”舞蹈大賽金獎、全國大學生藝術節(jié)金獎等諸多獎項;還未畢業(yè),就收到湖北省歌舞劇院及多所高校發(fā)出的邀約。
2010年夏,許多人曾不理解他的選擇:到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任教,與聾啞孩子繼續(xù)待在一起,教他們跳舞。
不久前,李楨獲評武漢市2022年度“最美教師”。榮譽背后,12年時光里,他帶著一批批聽障孩子,走出了國門、拿到了國際賽事的世界級冠軍,也走上了包括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內(nèi)的各種舞臺,完美綻放。
熟悉他的人稱贊,他“成就了一批批特殊的孩子”。他說,他和孩子們是彼此陪伴、彼此成就,一起在無聲的世界里“尋找天籟”。
貼在音箱上的耳朵
轉身、踢腿、下腰……在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的舞蹈房里,一群有重度聽力障礙的孩子,正在李楨的指揮下學習舞蹈。李楨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高舉雙手打拍子、做提示,飛速變換手勢。孩子們緊盯他手上的每一個動作,用眼睛“聆聽”節(jié)奏,生怕漏掉一個細節(jié)。
李楨12年來一直負責該校一年級到高三的律動課,同時擔任校藝術團指導老師。
吸引他留下來的,就是孩子們對律動的虔誠——
2010年5月,臨近大學畢業(yè)的李楨因專業(yè)成績優(yōu)異,受邀到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幫忙編排舞蹈。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聽障孩子。在一位手語老師的協(xié)助下,排練正常進行。唯一的困難是由于聽不見,學生無法感受、捕捉到音樂節(jié)奏。
為盡快將節(jié)目排好,晚飯后李楨提前回到教室。還未走近,只見學生們圍坐在音箱旁邊,一個個把耳朵貼在音箱上面。
原來,這群學生是想感受一下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卻不小心將音箱調成了收音機模式。他們并不知道,整個教室充斥的,是音箱發(fā)出的“滋滋滋”刺耳的噪聲。
李楨的心“顫抖了一下”。他走上前想要幫他們調出音樂。可那一刻,孩子們都慌張跑開了……
“一面是他們對藝術那種純粹的向往,一面是執(zhí)著又自卑的身影?!边@一幕深深打動了他。他當時就決定,留下來——要帶著這群特殊的孩子“找回原本屬于他們的那份自信”。
當年9月,入職不久,李楨就遇到了“攔路虎”。
李楨沒有學過特殊教育,手語不熟練,導致課堂效率低,學生們也開始不集中精力,課堂常常亂成“一鍋粥”。他很著急,卻又束手無策。
一次,在又一堂失敗的課后,李楨心態(tài)“崩”了。課間,他把自己關進休息室不肯出來。他以為會有學生來找他回教室,但沒有。沮喪之余,他想到了“放棄”。
突然,一只小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轉身一看,一名有些先天愚型的無聲天使正看著他,送給他一個靜默的微笑。
李楨突然覺得“世界反轉了”。在這個學生面前,他意識到自己反而像個任性的孩子,遇到不順只會情緒化;而這個孩子卻像個成年人,“仿佛在默默告訴我:不要著急,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做,一定可以”。
李楨回到教室,又開始從每一個動作、每一拍節(jié)奏和每一個舞臺畫面教起,帶領大家一點點練習。
就這樣,李楨和學生們共同完成了第一支舞蹈《楚韻雄風》。他們反復完善,第二年,這支舞蹈奪得全國特殊學校舞蹈比賽二等獎。
伴隨學生們第一次奪獎時興奮得如花兒一般的臉龐,那些緊貼在音箱上的耳朵、突然跑開時的慌張,那個學生無聲的微笑……如電影畫面般一一再次涌入他的心間。他想著,要繼續(xù)努力,“讓每一個聾啞孩子能夠在舞臺上發(fā)光”。
練舞也是“練心”
為提高教學效率,李楨用兩個月掌握了《國家通用手語詞典》全部8214個詞語。其中絕大部分,是他的聽障學生教會他的。上課時,為幫助大家感受律動,李楨從讓他們把手放在鼓上感受做起,一步步統(tǒng)一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
藝術團主要由高二、高三學生組成,為了不耽誤文化課學習,他和學生們利用每天午休和課外活動時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跳舞是個體力活,舞蹈室之外,還需要以跑步、仰臥起坐等訓練體能。其間,曾有學生提出不想排練了,甚至想退團。
李楨言傳身教,給學生講自己理解的練舞哲學:跳舞很辛苦、可能也無法帶來現(xiàn)實利益,但日復一日訓練的過程,看似是提升體質、練習技藝,更重要的是同時磨煉了內(nèi)心——學會吃苦與堅持,“這兩項品質將帶領我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
通往成功的路沒有捷徑,這群特殊的孩子更需付出幾倍的努力。“健全人練習時,一個動作不到位可以暫時停下來,專摳這個動作,但聾啞人聽不見,如果中間動作不到位,他們只能全部從頭再來。我們的練習就是一次次從頭來過?!崩顦E介紹,或許因為聾啞,“這些孩子比健全人更加刻苦和專注”。
2013年8月,全國第八屆殘疾人文藝匯演在長沙舉辦,李楨帶著孩子們?nèi)缂s參賽。訓練場地緊張,他們只能頂著烈日在一處水泥地上排練。
那支舞蹈有許多動作需要在地面完成。排練結束,看到孩子們發(fā)紅的膝蓋與手掌,有的還破了皮、傷口夾著沙礫,李楨心里“像被狠狠地割了一刀”。他默默擁抱每一個孩子,汗水、淚水肆意流淌。
那次,他們拿到全國銀獎,和金獎的大學生作品僅差0.01分。孩子們收獲了莫大的鼓舞,大家都覺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厲兵秣馬多年,這支藝術團開始在更大的舞臺綻放光芒。
2018年元旦,李楨和孩子們首次走出國門,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國際啦啦操公開賽。作為唯一的一支殘疾人隊伍,他們的表演在30多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高中組集體花球和雙人花球兩項世界冠軍。
“雙向拯救與奔赴”
隨著一塊塊獎牌、一張張證書、掌聲與鮮花接踵而來,在特教領域,“武漢市二聾校藝術團”逐漸成為一張閃亮名片。
李楨卻始終站在舞臺下的陰影里“打節(jié)拍”。那個只有孩子們才會“聚焦”的角落里,他是孩子們跳舞的“指南針”。
年復一年陪伴學生練舞,李楨好像漸漸“遺失”了自己大學時的夢想,他曾和這些孩子們一樣,也多么希望在舞臺上盡情綻放自己、擁抱屬于自己的鮮花和掌聲。而今,舞臺角落——似乎漸漸已成為李楨無法擺脫的“位置”。
常年累月“打節(jié)拍”,李楨還落下了肩周炎。面對自己的選擇,想起當年的“舞蹈家”夢,未來何去何從,一度,他也有些踟躕。
直到2018年4月,東方衛(wèi)視邀請他和學生們到上海參加《完美搭檔》節(jié)目錄制。孩子們瞞著他,悄悄寫下一封信。
“在我小時候,我的世界就沒有聲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直到有一天你出現(xiàn)了……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我不會說話,聽不到聲音,但我也可以跳舞,跳這么漂亮的啦啦操。我們第一次登臺,都緊張得全身發(fā)抖,但我們知道你永遠都在那里。你常跟我們說舞臺是一個能感受到自己發(fā)光的地方。我們知道你也熱愛舞蹈,但自從遇到我們以后就再也沒有登上過舞臺,只能在舞臺的陰影里,當我們的節(jié)拍器……是你的堅持,沒有讓我們放棄,你就是我們心中的世界冠軍,也是我們的完美搭檔!”
李楨淚流滿面,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舞臺角落”有著任何位置都無法比擬的價值。
仿佛有了更足的動力,在他的潛心帶領下,截至目前,武漢市二聾校藝術團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1個、省級獎項13個、市級獎項35個。
該校一位退休老教師介紹,李楨是新生代實踐型教師代表,這些年在他的帶領下,孩子們學習舞蹈拓寬了成才之路。藝術團先后有70余名學生受益于特長加分,考入理想的大學。他們?nèi)缃窕钴S在各個行業(yè),“都在自己的領域繼續(xù)綻放著青春”。
2012級學生張夢銀,剛入藝術團時膽怯不愿展示自己,“李老師給我們講‘井底之蛙’的故事,鼓勵我們迎難而上走出去,做最精彩的自己。”從組長成為藝術團團長,張夢銀在李楨的指引下,一步步蛻變。從鄭州師范學院舞蹈系畢業(yè)后,張夢銀也選擇扎根特校,如今在湖北襄陽做一名特教老師。
在特教領域耕耘多年,李楨甘之如飴,持續(xù)積淀。2021年9月,他收到邀請——加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團隊。同時,他還參與了閉幕式兩個舞蹈節(jié)目的編排、訓練、手語翻譯及現(xiàn)場指揮。
一起參與開幕式工作的,還有兩名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的畢業(yè)生——郭家聚和何武康。他們?nèi)缃穸家殉砷L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主要舞蹈演員。3個多月緊張的排練之余,李楨還用“摸喉嚨、掰口型、吹氣息”的笨辦法,教原本不會說自己名字的郭家聚清晰講出了名字。
“李楨早已把對聽障學生的關愛融進了自己的生活,他對學生的付出是毫無保留的。”大學同窗、同樣在教育領域工作的董振浩注意到,每次見面,李楨都會分享學生的點點滴滴:學生參加舞蹈比賽、考上心儀的大學、藝術團里發(fā)現(xiàn)了好苗子……“他在談論學生時,眼睛里總閃著光彩。”
“走近一個孩子,就像湊近一朵花?!?2年的陪伴與堅守,別人眼中難能可貴的堅持,在李楨眼里云淡風輕。在他看來,所謂的付出與犧牲,“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時光流轉,無聲天使的靜默微笑,早已在他心間凝結成一塊美麗琥珀。爾后,他收獲的,是與無數(shù)無聲天使的雙向拯救與奔赴,是一起“找到自己的天籟”。
楊愛妹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朱娟娟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