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變成米糧川
鹽堿地被稱為“地球之癬”,治理難度大。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黃驊考察時指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我國耕地后備資源總體有限,但鹽堿地數量多、潛力大,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5億畝具有開發(fā)利用潛力。
東北蘇打鹽堿地、新疆鹽堿土壤、濱海鹽堿地……我國不同鹽堿地類型的區(qū)域,多年來因地制宜開展了多種嘗試,成效如何?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土地資源,讓不毛之地變成米糧川?如何綜合利用好鹽堿地,做好這篇特色農業(yè)文章?我們先跟隨記者去吉林省白城市看看那里的鹽堿地治理情況。
多年前,吉林省白城市的鹽堿灘寸草不生,飛鳥不落。如今,一切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鹽堿地是東北蘇打鹽堿地的集中分布區(qū),地處松嫩平原腹地的白城市是這類鹽堿地的典型區(qū)域之一。蘇打鹽堿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具有高PH值、高鈉離子、高碳酸鹽和低滲透性、低養(yǎng)分、低鈣的“三高三低”特性,土壤質地黏重,非常不利于植物存活與生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白城市抓住吉林省實施河湖連通工程等機遇,探索鹽堿地綜合治理途徑,取得積極進展。2014年至2023年,白城市實施鹽堿地治理項目66個,建設規(guī)模共計49.6萬畝,新增耕地33.8萬畝。
目前,白城市可開發(fā)未利用土地有491萬畝,其中可開發(fā)為耕地的有347萬畝,鹽堿地占比較高。吉林省近日提出確保到2035年全省糧食產能跨上1000億斤臺階,有待開發(fā)的鹽堿地被寄予更多期待。
改土治堿要先行
4月中旬的白城,小草微微返青。在大安市海坨鄉(xiāng)互助村土壤改良試驗示范基地,上一季的稻茬已被農機打碎翻進田土,日后將轉為有機質培肥地力。再過幾天,這里將迎來從大安灌區(qū)引來的嫩江水,一旦氣溫條件合適,就可以灌水泡地準備插秧了。
互助村的這塊鹽堿地,此前不知荒棄了多少年,因為土壤質量不行,連野草都不大長。
轉機出現在去年春天。
2022年1月份,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國家糧食安全產業(yè)帶建設,啟動實施“千億斤糧”生產工程。這是吉林省在2021年糧食產量首次邁上800億斤臺階后,為進一步扛穩(wěn)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而提出的新目標。
為落實這一生產工程,吉林省自然資源廳牽頭在海坨鄉(xiāng)互助村設立鹽堿地土壤改良試驗示范基地,吸引了11家企業(yè)參與,旨在作出示范,引領更多社會力量投身鹽堿地改良。去年3月份開工改土,6月初完成水稻種植,10月份水稻收獲……各參試企業(yè)紛紛交出答卷。
“我們公司是參試單位之一,秋季測產每畝產量達558.85公斤,成績名列前茅。”吉林硅谷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要東見到記者,就一同前往公司的土壤化驗室,直觀感受有機硅功能肥在治理鹽堿地方面的功效。
化驗室里,一名工作人員取出兩份等量的本地鹽堿土,分別倒入兩個透明飲料瓶。隨后,取出一定量的有機硅功能肥,倒入其中一個瓶子。再往兩個瓶子里注入大半瓶純凈水,擰好瓶蓋,左右手各持一個瓶子使勁搖晃。只見裝入有機硅功能肥瓶子里的鹽堿土迅速變成眾多團粒結構,而沒有添加的那瓶鹽堿土被浸潤成了極細的粉末,稍作沉淀,兩者的對比更加鮮明。
工作人員介紹,有機硅分子結構獨特,經絡合作用,可降低土壤中鹽離子的活躍度,促進土壤微顆粒形成團聚體,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給植物根系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得益于有機硅功能肥的相關功效,吉林硅谷農業(yè)在互助村的鹽堿地改良試驗地塊實現了當年治理、當年見效。
去年參與互助村鹽堿地改良試驗的11家企業(yè),有的采用有機硅調理技術,還有的采用脫硫石膏復合改良技術、磷石膏改良技術、硫酸鋁改良技術等,并選用耐鹽堿水稻品種,使鹽堿地新開水田快速改良成豐產水稻田。
“對蘇打鹽堿土改良必須考慮土壤中鹽的成分、地下水位等多種因素,按照技術配方實施,符合技術要求后才可以插秧?!比A清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清華大學鹽堿地區(qū)生態(tài)修復與固碳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嘉說,他們探索出脫硫石膏復合改良技術,2014年在大安建立了1100公頃鹽堿地改良示范基地,2017年實施的大安市叉干項目做到了當年改良、當年種植、當年收獲,獲得國家環(huán)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此次互助村鹽堿地改良過程中,公司在示范基地新增耕地面積68.2公頃。
多年來,諸多院校和科研單位也在白城市開展鹽堿地改良試驗,取得了重要進展。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就是其一。該研究所以酸性磷石膏為改良劑,探索出物理與化學方法同步快速改良技術,可中和蘇打鹽堿地的強堿性,同時增加土壤絮凝性和透水性,排鹽降堿效果顯著,實現了蘇打鹽堿地當年治理、當年見效的目標。
“植物之所以難以在鹽堿地里生長,一是由于高濃度鹽堿導致的滲透脅迫,使植物吸水困難,造成植物的生理干旱;二是由于離子毒害,鹽堿離子會破壞植物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同時影響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最后導致植物死亡?!敝锌圃簴|北地理所高級工程師劉淼介紹,傳統(tǒng)的單純泡田洗鹽技術在短期內無法快速消除鹽堿障礙,不僅會造成水資源大量浪費,還會拉長治理年限。所以,重度鹽堿地改良必須堅持“以耕層改土治堿為基礎,以灌排洗鹽為支撐”,而且改土要先行,通過改良劑將其中的鹽堿成分降至合理水平。
鹽隨水來隨水走
4月20日,記者趕到引嫩(江)入白(城)供水工程渠首的白沙灘泵站時,恰逢泵站提水作業(yè),附近的輸水渠波光粼粼,源源不斷地將水送向遠方。
這渠江水對推進當地鹽堿地治理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劉淼告訴記者,鹽堿地治理須遵循“鹽隨水來,鹽隨水走”的規(guī)律,這樣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鹽隨水來”有地理、氣候等方面的歷史成因。與周邊相比,吉林省西部地區(qū)地勢相對較低,濕地湖泊較多,西邊是大興安嶺山脈,東邊是長白山山脈,松花江和嫩江在此匯流,之后沿東北方向流到省外。白城市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蒸發(fā)量卻達1800毫米以上。這樣一來,河流帶來的沖擊鹽堿在此匯集沉淀,大量的蒸發(fā)卻使地下水在土壤里不斷上升和揮發(fā),鹽分則留在了地表土壤中。這就是白城市蘇打鹽堿地的成因和難以治理的原因所在。
“鹽堿是由水帶來的,也需要用水把它送走,實現‘以水壓鹽’‘鹽隨水走’。”劉淼說,這離不開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打通河湖水系讓鹽堿地治理有水可用,鹽堿稻田排水有處可去。
作為吉林省重點水利工程之一,引嫩入白工程自2011年開始供水并全面發(fā)揮效益,年均提水超3億立方米,對當地的農業(yè)灌溉、濕地補水、城市供水等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得益于這一工程,位于引嫩入白供水工程渠首的鎮(zhèn)賚縣,如今已有超半數的耕地改為水田,成為吉林省水稻產量第一縣,年產水稻近20億斤。
引嫩入白工程是白城市河湖連通供水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吉林省大力實施西部地區(qū)河湖連通工程,依托自然河湖水系和興修的水利,以提水、引水、分水方式,將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等水系資源打通,當地的湖泊濕地再次豐盈起來。
“河湖連通工程對于白城市增加降水量、促進糧食增產、改良鹽堿地等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白城市水利局工程科副科長王家歡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推進鹽堿地治理、助力“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吉林省將在“十四五”時期推進大水網建設,謀劃實施引嫩入白擴建一期(黑魚泡灌區(qū))工程、大安灌區(qū)二期(一步)擴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日漸充裕的水源為鹽堿地改水田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過,對鹽堿地改水田的實際農田管理也要重視。劉淼說,鹽堿地改良的土地平整非常重要,田面高低相差不要超過5厘米,這樣才有利于實現更好改良效果,也有利于加強后期水肥管理。之后,做完機械旋耕、泡田、攪漿、沉淀排水排鹽等程序,就可以灌水、插秧了。
“鹽堿地改良環(huán)環(huán)相扣,具體落實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劉淼說,鹽堿地水田水分科學管理非常重要,此舉兼有調控鹽堿和預防早衰的雙重作用,如果發(fā)現稻田里的水渾了,需及時排水去鹽堿,換入清水。
劉淼還特別提醒,改良鹽堿地水田須謹慎實施秸稈還田。一是注意秸稈還田時不能深翻土地,防止把改良層下面的鹽堿土翻上來影響地力;二是因為水田在長苗期始終有水,夏季氣溫升高,如果是較大程度的秸稈還田,會在厭氧環(huán)境下產生硫化氫氣體,影響稻苗生長乃至存活。
吉林省的秋季短,入冬早,降溫快。每年9月20日左右,稻穗已經滿漿,就有農戶給稻田排水,等待割稻。此時,“鹽隨水走”在稻田環(huán)節(jié)完成最后一步,稻田排出的水又一次進入地頭的溝渠,溝渠再匯入河道、流向泡沼,經過耐鹽堿的蘆葦等水草與有關水生動物凈化且檢驗合格后才被允許流入更大的河流湖泊。
選育作物改良土質
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巍今年39歲,2010年到吉林省農科院參加工作,2014年被派到位于鎮(zhèn)賚縣嘎什根鄉(xiāng)的試驗基地。那時,吉林省農科院剛與該縣大屯鎮(zhèn)大官村英臺農機農民合作社開展鹽堿地選育水稻品種合作不到兩年,正是缺人手的時候,于是他又被安排兼顧大官村的試驗田。
當時,引嫩入白供水工程已開始供水兩三年了,鎮(zhèn)賚縣正積極推進水田開發(fā)。給鹽堿地改良田找到更適宜的水稻品種,成為當地科研機構的一致想法。馬巍來到大官村后,從育苗到插秧,從田管到秋收,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稻田里。他每年都會從吉林省農科院帶來幾十個水稻試驗品種,從中篩選遺傳比較穩(wěn)定、具有雜種優(yōu)勢的新品種。
“除了注意觀察抗病性、抗倒伏、抗低溫、豐產度等性能,選育出一個水稻新品種需要花費七八年時間?!瘪R巍說,在地頭“被看好”的成熟水稻籽粒,只能算是育種材料,還需要在本地和海南南繁基地進行擴繁加代,正常情況下需要種七八代(約4年時間),才能實現育種材料的穩(wěn)定。此后,還需要在研究機構逐層進行評比試驗和過審,變成審定品種后才可以大面積推廣到相應鹽堿地地區(qū)。
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和馬巍的家都在公主嶺市,往返鎮(zhèn)賚縣需要坐好幾個小時的車,平時很難照顧家人。馬巍到鎮(zhèn)賚縣一干就是9年。他和同事們共同選育出的吉粳816、吉粳830等耐鹽堿高品質水稻新品種在鎮(zhèn)賚縣得到大面積推廣。
馬巍說,早在1988年,吉林省農科院水稻專家們就來到鎮(zhèn)賚縣考察,認為這里泡沼眾多、靠近嫩江,比較適合發(fā)展水稻種植,便向村民詳細講解種植技術,手把手地教農民種水稻,使這里水田逐漸多起來。為了探索改良鹽堿地種水稻的方法,從篩選好品種,到把握栽培技術,再到改進育苗方式,老一代專家們一個方案一個方案地試驗,終于在2004年將吉粳88試驗成功,鹽堿地種出了超級稻品種,產量明顯增加。此后,新品種不斷出現,品種和產量越來越好。
隨著鎮(zhèn)賚縣越來越多的輕度和中度鹽堿地被改良,馬巍和同事正向PH值大于9、鹽分大于3‰的重度鹽堿地治理做探索,結合物理、生物、化學法改良鹽堿地土質,并爭取選育出更好的水稻品種,反過來促進重度鹽堿地治理。
與吉林省農科院采取“以稻治堿”思路相近,白城市農業(yè)科學院這些年一直探索通過種植燕麥、葵花等作物改善鹽堿地土質,著力選育和優(yōu)化新品種。
走進白城市農科院辦公樓一層的展覽室,只見左手一側擺滿了各個品種的燕麥干穗樣本,分別標注著白燕1號、白燕2號等字樣。該院副院長何峰介紹,他們目前已選育出白燕系列新品種27個,其中白燕2號、白燕7號在全國得到大面積推廣。種植經驗表明,燕麥能吸收土壤中的鹽離子,從而實現對鹽堿地的改良。
去年8月份,白城市農科院與一家公司開展了鹽堿地施用檸檬酸石膏種植燕麥試驗,結果表明每畝施用4噸檸檬酸石膏,可明顯提高燕麥出苗率。今年3月底,雙方又進行了一場施用檸檬酸石膏、有機液體肥改良鹽堿地的試驗,研究玉米、燕麥、高粱、大豆等作物對其產生的相關反應,以及土壤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情況,為改良利用重度鹽堿地提供科學依據。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也一直在研究通過作物種植來改良鹽堿地。該所培育的耐鹽堿水稻品種東稻4號、東稻12號、東稻122號已成為吉林省的主導品種。在此之前,該所基于羊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通過相關技術,篩選和培育出了多個耐鹽堿、產量高、分蘗多、粗蛋白含量高的優(yōu)質高產多抗的羊草新品種(品系)。2010年和2015年,該所“重度蘇打鹽堿地頂級植被快速恢復核心關鍵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蘇打鹽堿地大規(guī)模以稻治堿改土增糧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及應用”先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讓“熟地”多起來
隨著一塊塊鹽堿地被改造成豐產田,白城市的村民逐漸由觀望者變成了參與者,還有人靠包地實現了增收。
郭曉紅是大安市大崗子鎮(zhèn)的種糧大戶。前些年,她家主要是流轉普通口糧地,“頂多流轉10坰地、20坰地,規(guī)模不夠大,忙活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隨著大安市近些年鹽堿地治理工作的推進,她開始盤算著租些改造后的鹽堿地來種。與吉林硅谷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對接后,她在2022年接手了該公司300坰改良1年后的鹽堿地,并接受他們提供的生產技術幫助。
“看到硅谷農業(yè)改良鹽堿地‘一年變良田’后,我心里才有了底。”郭曉紅告訴記者,她承包的鹽堿地水田一坰地凈收入達1萬元,300坰地1年忙下來可賺300萬元?!耙郧罢l敢對鹽堿地抱這樣的想法啊!”她說。
“第一年的包地成本低,兩三千元一坰,以后逐年提高?!惫鶗约t說,大安市正常黑土地的包地成本得1萬多元一坰,雖然包鹽堿地水田的肥料成本相對高一些,但總體算下來,還是比包普通地賺得多。
董要東告訴記者,吉林硅谷在大安市新平安鎮(zhèn)長和村有一塊鹽堿地治理項目,去年公司給村里賬戶打款100多萬元,村集體立馬有錢了,“以前村里賬上就沒有超過10萬元的時候”。
在白城市,因鹽堿地治理而受益的不僅有種糧大戶和村民,還有一些轉行的人,甚至外省人也過來掘金。
前些年,大安市紅崗子鄉(xiāng)武在洲和武再新兄弟兩人一直在做工程,行業(yè)不景氣的時候,聽說省里正推進鹽堿地治理,于是,兩兄弟在2015年包了300坰鹽堿地,并成立了兆豐種植家庭農場,琢磨著用脫硫石膏改造鹽堿地。然而,試種了幾年,一坰地產糧只有六七千斤,效果不是很好。
“那時候特別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改良方法哪里不對?!蔽湓傩抡f,他們農場靠近中國科學院大安堿地生態(tài)試驗站,同樣是鹽堿地改良后種水稻,人家地里的作物就長得特別好。于是,武家兩兄弟便來學習請教。
2021年3月份,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科研人員來到兆豐農場,發(fā)現他們對改良劑的使用量不達標,鹽堿地改造得不徹底,于是在排水、施肥、插秧等技術方面給予了指導幫助。當年,兆豐農場輕度鹽堿地產稻1.4萬斤一坰,2022年接近1.6萬斤一坰。兄弟兩人去年又包了200公頃的鹽堿地。
看到兆豐農場改造后的“熟地”越來越多、收益越來越好,不少人前來找他們租地種,黑龍江人于洪波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21年包了50坰兆豐農場改造四五年的“熟地”,每坰7000元租金,50坰地一年可凈賺二三十萬元?,F在,兆豐種植家庭農場已有4戶這樣的二次承包戶。
相比大安市的這幾名種植戶,鎮(zhèn)賚縣大屯鎮(zhèn)大官村英臺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任志國享受到鹽堿地治理好處的時間更長,至今已有10個年頭。目前,英臺合作社經營的包括治理好的鹽堿地在內的各類農田已有400多公頃,每年僅賣稻米和稻田蟹就讓合作社收獲頗豐。
“村里人非常敬重農業(yè)技術人員,如果春耕前馬巍不來做講座,有些村民都不敢輕易擺弄稻田?!比沃緡χf。
與當地農民喜歡種水稻情況有所不同,白城市研究培育的優(yōu)質燕麥品種“墻內開花墻外香”,在河北、新疆等地更受歡迎。
“種植白燕2號燕麥,每畝可產200斤左右籽粒,可收600斤左右干草?!焙畏逭f,由于燕麥價格相比水稻優(yōu)勢不夠突出,本地農民更愿意種綜合收益更高的水稻。不過,隨著燕麥產品今后開發(fā)更成熟,燕麥營養(yǎng)價值更受重視,它也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