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移風易俗工作推向“最后一公里”
原標題:將移風易俗工作推向“最后一公里”
深吸一口氣,“德古”(彝語意為“德高望重的人”)羅仁千千第38次走上講臺。7月22日19時30分,暮色下的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zhèn)茗新村,一場“德古彝漢雙語講堂”(以下簡稱“德古講堂”)即將開始。
上場前,羅仁千千不停踱步構(gòu)思,手里的小本子標紅了兩行字:“表揚優(yōu)秀村民”“推廣葬俗新民約”——這是此行的目的。
“不輕松?!彼嬖V記者,宣布表揚名單涉及村民利益,怎么“端平”這碗水?葬禮舊習根深蒂固,從哪里突破?臨上臺前,他反復揣摩村民各種心理、構(gòu)思應答對策,翻出村規(guī)民約看了又看。
“吉克金曲!”“利美哥果!”“各比達哈!”正如羅仁千千所料,當表揚名單念到各比達哈時,村民們開始竊竊私語——各比達哈一直表現(xiàn)平平。
“各比達哈憑什么得到表揚?”一位村民按捺不住,站起來問。
這在羅仁千千意料之中。他不慌不忙舉出實例——新民約規(guī)定:“凡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村委會將酌情表彰?!?月底,各比達哈母親離世,他聽從村干部和“德古”建議,沒有過度操辦,葬禮吊唁也遵照新民約用禮金代替了活畜。
“理所應當受到表揚?!薄敖楣牛ㄒ驼Z意為‘明白了’)。”聽到這,站起來的村民坐了下來。
“說到底是解心結(jié)?!绷_仁千千說,拋棄舊風俗,不僅節(jié)約,還能受表揚,“面子里子都有了,風氣自然就變了。”
能否用群眾身邊事,講透移風易俗的大道理,幫助群眾邁過心里那道坎——這是評選“德古講師”的重要標準。在峨邊,像羅仁千千這樣的“德古講師”一共有26位,他們從全縣53名“德古”中選拔而來。羅仁千千告訴記者,他經(jīng)歷了自薦、考試、測評三關(guān),才站上了講臺。
峨邊縣人居環(huán)境整治暨移風易俗綜合處處長黃偉介紹,今年以來,峨邊創(chuàng)新打造“德古講堂”,依托講堂打造集理論宣講、村規(guī)民約宣傳、調(diào)解等于一體的治理平臺。
“懂政策,更要懂基層?!秉S偉介紹,這是選拔“德古講師”的首要條件。由于當?shù)貙僖蜐h雜居地區(qū),講師還要能熟練運用彝漢雙語宣講??h里對“德古講師”實行“月學、季評、年考”學習培訓制度,定期聯(lián)村入戶,根據(jù)群眾意見更換名單。
如今,峨邊在全縣組建了4支宣講隊,實現(xiàn)“德古講堂”13個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峨邊多山地、人員居住分散,“德古講師”還要走進院壩筍山、火塘村寨,讓“群眾步行五分鐘就能參與”。截至目前,“德古講堂”已在全縣宣講47場,收集群眾訴求367個,為群眾解決各類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341件。(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晉朝)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