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八步六街
在安徽亳州北關,有一片明清商業(yè)街,其中一片區(qū)域,曰八步六條街。顧名思義,在八步之內(nèi),就能與六條街道劈面相逢,實為佳趣。
下了一場大雪,雪后去老街更有一番趣味。經(jīng)年的青磚灰瓦,被白雪覆蓋后,似古硯落雪,盡顯素雅之美。
走進老街南端的白布大街,街巷里傳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這感覺,常常讓人想起清明上河圖里的販夫走卒,想起《東京夢華錄》里的“吟叫百端”,這時的老街,雖已沒有往日的“金翠耀目,羅綺飄香”,也沒有“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但不絕于耳的吆喝聲,讓一條街陡增了幾許煙火氣息。有一些吆喝,比如“肉包素包,吃著不孬”,極具地方鄉(xiāng)音意趣,聽了就讓人流涎。我時常穿梭在這樣的街巷間,總能遇見一個頭頂草壇簍子的人,那簍子被一條白紗布蓋著,盈盈冒著熱氣。
白布大街,就是八步六條街中的一條街道,舊時,這里以經(jīng)營輕紗和白布為主,亳州的輕紗之好,在史書中都有記載。其歷史要上溯至商湯建都于亳,建有桑林。種桑養(yǎng)蠶,才有織錦。關于亳州輕紗,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有大篇幅的記載,我至今仍記得當中寫道:“亳州出輕紗,舉之若無,裁以為衣,真若煙霞。一州唯兩家能織,相與世世為婚姻,懼他人家得其法也?!币痪洹罢嫒魺熛肌?,讓人想象它的輕盈與美好。想必舊時,這片的街面上常有圍著輕紗的女子窈窕走出,遠遠一望,與天邊的云霞無異,或是云霞落到了凡間。
從白布大街向北約四百米,就到了八步六條街的街口了,這里是六條街的交匯處,看路牌,六條街名依次排開:白布大街、帽鋪街、炭場街、德振街、爬子巷和水門關街,似六朵金花,并蒂開于一枝,煞是好看。
亳州的許多街道名令人一望即知,也像極了北京很多街道的名字,比如帽鋪街、炭場街,這樣兩條街,在冬日雪后來逛,最合適不過。帽鋪街雖已不賣鞋帽了,但是有很多老者,在門檻內(nèi),抄著手,望著雪景,口鼻之間也呼著熱氣。炭場街應該是這座城市里最暖的街道,在街口一站,似有經(jīng)年的老炭在給人傳輸撲面的熱能。有人說,炭放久了,會成琉璃狀。我曾收藏過一塊炭化石,光怪陸離,透著陽光看,還有七彩的光,很是神秘。
老街豈不正是裝著神秘的一條條胡同?我站在八步六條街出神,望著德振街,名字應該取自《易經(jīng)》,書中有“君子以振民育德”的句子。積善成德,呈于一街兩巷,讓人口傳心授,真是大好!
八步六條街中,還有條街叫爬子巷,這條街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有說舊時是賣耙子的專業(yè)街道,鄙人不信,城里人要耙子作甚?又有說爬子巷,原有一癱瘓的年輕人,靠終日乞討爬進爬出養(yǎng)活老母,鄙人更不信;倒是一位老者的話頗有幾分可信,他說,這里舊時是一條金融街,錢莊典當鋪遍地都是,常有提溜著錢袋子的人匆忙趕路,偶有銅錢落地,叮當作響,對于這些“漏網(wǎng)之魚”,他們稱之為“爬子”,大有視金錢如糞土的意思。此言,倒有幾分豪情和風骨在。
至于水門關街,需要翻閱史志了。明清時期,黃河常有水患,亳州地勢高,洪水襲來,到這條街的街口也就基本停住了,像是一道關卡一樣,故得此名。當然,這些是在史志中洶涌而來的水,近些年,河道治理,早已絕了水患,街道之上,干凈朗利,在皖北地區(qū),這里的冬日是干手干腳的,每近年關,常聽老輩人說“干手干腳過個年?!?/p>
也許您會問,不是下了雪嗎?當?shù)厝苏J為,雪是不算水的,雪是祥瑞,瑞雪兆豐年嘛。就這樣在八步六條街走著,雪,又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李丹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