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心理效能” 擺脫倦怠
這幾年大家都有一個普遍的感受:太累了。這種累最具象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每天除了必須要做的事外,啥也不想干。
這種無法緩解的疲憊和對生活的倦怠感,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如何改變這種狀態(tài),重新恢復活力?
啥也不想干,可能是“心理效能”耗竭了
心理咨詢師崔慶龍曾經(jīng)在微博發(fā)起過一個提問:你有多久沒有體驗過那種一覺醒來,充滿著活力和期待完成一天事務的感覺?
這引發(fā)了很多網(wǎng)友的共鳴。崔慶龍指出,“倦怠感”已經(jīng)成為整個時代的神經(jīng)癥。背后的原因是:個體的心理效能耗竭了。
他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動都需要消耗心理效能。當心理效能太低時,人就會沒有動力去做事,陷入“虛弱”狀態(tài)。一旦心理效能耗竭,有些人可能連“洗把臉”這種小事都覺得困難。
崔慶龍指出:一個人想要維持活力感,就必須保證心理效能的“可持續(xù)性”。他把人的心理效能系統(tǒng)比作手機電池:一邊充電一邊放電是最好的方式,而把手機電量用完后再充滿,對電池的損害會很大。人也是一樣。比如“工作狂”模式在短時間內用完了所有的心理效能,就像是自動關機的手機,想要重啟,就得按著開機鍵等待好長一段時間。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人在工作后會突然失去活力。
“情緒勞動”也會耗費心理效能,在心理效能下降的過程中,人因為心理虛弱,特別容易想要去做一些不費力的事。短視頻、快餐游戲這類型娛樂活動恰好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但這個過程并不能恢復心理效能,相反,它會讓人持續(xù)維持在一個低效能的狀態(tài)。
如何走出心理效能耗竭狀態(tài)
想要擺脫倦怠,就需要重置“心理效能”。覺察,永遠是改變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維持心理效能的“可持續(xù)性”。
崔慶龍認為,決定一個人從心理效能耗竭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的,是Ta的心理張力。這個張力由兩方面決定:我們如何放電以及如何充電。
1.合理分配心理效能。
心理效能從下降到耗竭有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是個體會陷入一些“低獲得水平”的心理活動中。如果把“讀書”需要的能力水平計作10,那么“刷短視頻”需要的能力水平只需要1。那么,當一個人在因為“讀書”導致心理效能很低時,發(fā)現(xiàn)刷短視頻如此輕松。這種強烈的對比感,會讓人更容易去做那件簡單的事。而重復做這件事,將會鞏固你體會到的虛弱感,讓你更快地進入心理耗竭。
因此,你需要關注那些心理效能急劇下降的時間點。當你覺察到這個時刻后,你要做的就是阻止自己去做那些完全不需要費力的事。
相反,你可以找一些能力水平稍微高一點,但消耗的心理效能不是特別多的小事。比如做模擬經(jīng)營類游戲、聽播客、冥想、泡茶……最好是身邊唾手可得的、門檻比較低的事。通過做這些事情,你的心理才能恢復到一個有彈性的狀態(tài)。
2.主動產(chǎn)出新的心理效能。
人的心理效能不能通過“節(jié)省”來保全。相反,個體需要不斷地去產(chǎn)生新的心理效能,才能保證不陷入心理耗竭。
決定我們整體活力水平的,是一些高級心理活動的喚起。比如勝任、價值、沉浸、創(chuàng)造、平靜、愉悅、專注等。
這一步要做的是去挑戰(zhàn)難度更高,但能帶來更多滿足感的事情??梢曰叵脒^往的經(jīng)歷,尋找那些做過后能讓你獲得滿足感和充實感的事情。(厘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