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遭遇冰雹 你在冰雹多發(fā)地區(qū)嗎?如何減小冰雹危害?
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 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大風、冰雹,最近,全國多個省份遭遇猛烈強對流天氣。其中,河南新鄉(xiāng)、四川安岳、河北邯鄲部分地區(qū)都下了冰雹。冰雹過后,各地也開始了對農業(yè)生產等損失的排查和救災。
冰雹為何突襲?能夠對冰雹進行準確預報嗎?為避免冰雹災害,人工能夠如何干預?
你在冰雹多發(fā)地區(qū)嗎?
冰雹雖然名字里帶個“冰”字,卻喜歡溫暖的季節(jié),高溫是產生冰雹的一個觸發(fā)條件。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李倩介紹,冰雹一般來自發(fā)展強盛的積雨云當中,這種云也被叫做冰雹云,只有在不穩(wěn)定的大氣條件下才會產生。這也是為什么春夏溫暖的季節(jié)才有冰雹產生。而在冬季,近地面氣溫很低,不會產生強大的快速上升氣流,所以冰雹在冬季反而很難形成。李倩表示:“這一次,多地遭遇冰雹和前期異常偏高的氣溫直接相關。在春夏之際,太陽照射下地表被迅速加熱,不斷升溫,近地面易形成具有不穩(wěn)定能量的熱空氣,而當高空有弱冷空氣時,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氣垂直結構。這極易引起冷暖空氣發(fā)生強烈的對流交換,干冷空氣下沉,濕熱空氣上升,從而激發(fā)出強盛的對流云團,為冰雹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p>
通常,各個地區(qū)的冰雹會比雨帶早到1個月左右。研究還表明,冰雹喜歡“走山路”,最常出沒的地方和地形高度有密切關系。地形越復雜,海拔越高,越容易遭受冰雹襲擊。我國冰雹的地理分布也大體呈現(xiàn)出沿著山脈發(fā)展的特點。李倩介紹,我國最常出現(xiàn)冰雹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平均每年會出現(xiàn)3-15天,部分地區(qū)還可能超過15天;而華南沿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年均冰雹日數(shù)往往不到0.1天;省會級城市中,容易遭受冰雹襲擊的前六個城市是拉薩、呼和浩特、西寧、哈爾濱、長春和沈陽。
《冰雹等級GB/T 27957-2011》
冰雹能有多大?
冰雹砸下來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比較關心它們的個頭兒,因為冰雹個兒越大,一般砸得就越狠,造成的損失就可能越大。
直徑在3mm左右的白色或乳白色固態(tài)降水,在氣象上,都算不上是冰雹,而叫做“霰”。
只有直徑達到5mm以上的固態(tài)降水,才被稱為冰雹,基本要達到黃豆大小。一般冰雹的直徑在5mm到5cm之間,80%到90%的冰雹直徑都小于3cm,直徑大于5cm的冰雹就已經比較罕見了,達到10cm就算非常大了。
它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冰雹云發(fā)展越旺盛,水汽含量越大,上升氣流越強,冰雹在云中上下翻滾的時間越長,最終形成的冰雹就越大。
李倩介紹,目前,最大冰雹直徑為11.5cm,比一個成年人拳頭稍大一點:“當冰雹直徑達到2cm,落地速度相當于時速70公里左右,會砸傷農作物、水果、蔬菜。當冰雹直徑達到6cm及以上,落地速度相當于時速100公里,此時,汽車、門窗、屋瓦都會‘遭殃’,甚至會造成人畜傷亡?!?/p>
元宵+洋蔥=冰雹?
冰雹誕生于冰雹云當中。冰雹云含水量非常豐富,由雪花、冰晶、過冷水滴和水滴組成。大致分為三層,上層最冷,溫度低于-20℃,由雪花和冰晶組成;中層溫度在-20~0℃之間,由冰晶、雪花和過冷水滴組成;下層最暖,溫度在0℃以上,由水滴組成。而冰雹就是在冰雹云內部不斷的上下翻滾而來的,就像是滾元宵。
在冰雹云中,上升氣流時強時弱。當上升氣流比較強時,最下層水滴在強上升氣流的帶動下先進入到中層,和過冷水滴、冰晶雪花碰并增長,然后繼續(xù)上升到最冷的上層,凝結成固態(tài),掉落下來,在下降過程中再和過冷水滴碰撞,在小冰晶身上凍結出一層不透明的冰核,這就形成了冰雹胚胎。然后,冰雹胚胎再被上升氣流托起,再降落,一次又一次上下翻滾,附著更多過冷水滴,如此往復,不斷在外面裹上一圈又一圈,越變越大,越來越重,直到重到上升氣流托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摔下來,“下凡”成冰雹。
所以,冰雹雖然看起來是個“墩子”,但卻是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形成的。一般的冰雹,雹胚外面包括4-5層的透明或者不透明冰層,最多能有20多層。
干預冰雹,架炮
李倩指出,預報冰雹的難度比較大。因為,冰雹一般來去匆匆,出現(xiàn)的時間很短,只有2-10分鐘,并且,一次冰雹出現(xiàn)的范圍也不大,一般寬大約幾十米到數(shù)千米,長大約百米到上萬米的狹長地帶。所以,針對冰雹的精準預報一直都是難題。
而且,利用衛(wèi)星、雷達等高科技手段進行觀察判斷也存在著其他因素的干擾。產生冰雹的冰雹云周邊往往還會有多個雷雨云團,冰雹的特征容易被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其他天氣特征掩蓋。李倩介紹:“從2010年到2015年中央氣象臺強對流天氣預報產品檢驗結果來說,強對流天氣業(yè)務預報的能力明顯上升,但是,在相同預報時段和預報時效條件下,雷暴和短時強降水的預報能力要明顯高于冰雹?!?/p>
不過,人們仍可以在冰雹生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取一些技術手段來抑制冰雹的形成。比如說,可以采取動力學方法在云內引發(fā)下沉氣流,從而抑制強對流發(fā)展,抑制雹胚生長;也可以向正在發(fā)展的冰雹云中,大量播撒人工冰核,通過冰晶核化作用和凝華、碰凍增長,迅速形成很多人工雹胚,并與自然雹胚搶奪云中的過冷水滴,從而抑制雹胚的生長和發(fā)展。
目前,氣象部門普遍采取第二種方法,用地面火箭或高炮來發(fā)射含有碘化銀的火箭彈、炮彈,把它們發(fā)射到云中合適的位置,產生過量的人工冰核,通過搶奪云中的過冷水滴達到防雹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分散力量”。云里的水汽、過冷水滴數(shù)量一定,大量播撒人工冰核后,可能產生非常多的雹胚,并且把云中的冷水滴消耗完,此時,雹胚數(shù)量多但體積非常小,很可能就不會再降下為冰雹,即便降下個頭也非常小了。
監(jiān)制:郭靜
記者:劉飛
編輯:楊揚 馬露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