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jié)”假期哪些地區(qū)天氣適合自駕出行?中國氣象局答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記者黃玉玲)27日,中國氣象局舉辦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中秋國慶假期天氣預測及服務建議。預計中秋國慶假日期間(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國大部地區(qū)氣象條件總體較好,適宜外出活動。
新聞發(fā)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黃玉玲 攝)
國慶假期北方地區(qū)有降水和大風降溫過程
記者從發(fā)布會上獲悉,預計9月29日至10月6日,華西地區(qū)多陰雨天氣,雨日多、累計量大,四川東北部、陜西南部、重慶等地局地降水較強;北方地區(qū)有大范圍陰雨和降溫過程;南部海區(qū)風力較大。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華西地區(qū)多陰雨天氣,華西大部累計雨日有4至7天。其中,29日,重慶北部、湖北西部和貴州北部有中到大雨;1日至4日,四川東北部、陜西南部、重慶、湖北西部、貴州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并將伴有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地區(qū)有降水和大風降溫過程。1日至4日,北方大部地區(qū)將自西向東先后出現小雨或陣雨;4日至6日,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將先后出現4至6級偏北風,氣溫下降4℃至8℃,東北地區(qū)部分地區(qū)降溫幅度超過10℃;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甘肅西部等地有揚沙浮塵天氣。華北南部和黃淮南部有霧。全國大部地區(qū)大氣擴散條件較好;29日至30日,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南部、蘇皖北部等地有能見度不足1000米的大霧。江南華南東部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29日至1日,江南北部、華南南部有小到中雨;2日后,江南、華南大部地區(qū)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東部和南部部分海區(qū)風力較大。受冷空氣和熱帶系統(tǒng)共同影響,黃海、東海南部、南海北部海域將先后有7至8級風,陣風9至10級。
華西地區(qū)多陰雨天氣 注意道路濕滑
從公眾的出行角度來看,中秋國慶假期哪些地區(qū)是比較推薦的?自駕期間要重點關注哪些天氣過程?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在發(fā)布會上回答了央廣網記者這一提問。
章建成表示,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分的天氣是比較平穩(wěn)的,沒有大范圍極端的災害性天氣,所以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可以去轉一轉。但是這里面有幾個重點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華西地區(qū)多陰雨天氣。華西地區(qū)9月份降雨明顯偏多,部分地區(qū)雨量大,所以降雨災害滯后效應明顯。四川東北部,陜西南部,重慶北部,還有湖北西北部等部分地區(qū)地質災害風險比較高。在四川東北部、重慶北部區(qū)域有超過警戒水位的氣象風險,也有一定的山洪災害風險,所以要特別關注。預計途經陜西南部的包茂、福銀,湖北北部的京港澳、二廣,以及四川東部、重慶的滬蓉、滬渝等高速局部路段可能受強降雨影響,道路濕滑或積水風險較高,需要高度關注。
第二,在假日后期,10月4日至6日,受冷空氣影響,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qū)、華北北部等地降溫4℃至8℃,并有4至6級偏北風,整體影響不大,但是有降溫,大風情況下出行需注意防風保暖。
第三,在假日前期,9月29日至10月1日,受冷空氣和南海熱帶系統(tǒng)共同影響,海南島、廣東沿海、廣西南部沿海、瓊州海峽、臺灣海峽等地風力可達8至9級,陣風10級,要做好涉海方面的關注。
10月我國大部地區(qū)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據介紹,預計10月份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1至2個熱帶氣旋生成,較常年同期(3.5個)偏少,其中可能有1個登陸或明顯影響華南沿海地區(qū),接近常年同期(0.6個)。終臺日期較常年(10月3日)偏晚。
賈小龍表示,今年10月氣溫方面,除東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5℃至1℃外,我國大部地區(qū)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內蒙古中西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大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東部、陜西北部、甘肅東北部、青海南部、寧夏等地氣溫偏高1℃至2℃。預計有四次冷空氣過程,出現的時間和強度分別是上旬前期(偏強)、上旬后期(中等)、中旬前期(中等)、下旬后期(中等)。
根據10月氣候趨勢預測,賈小龍建議防范冷空氣帶來的不利影響。新疆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北地區(qū)發(fā)生階段性低溫、霜凍災害風險較高。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秋收作物后期田間管理,防范霜凍對農業(yè)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設施農業(yè)區(qū)和北方牧區(qū)做好防風保暖工作;交通、能源和電力等部門做好低溫雨雪災害風險預案。
此外還需防范西南地區(qū)降水造成的不利影響。西南地區(qū)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局地發(fā)生洪澇、地質災害風險較高。建議西南地區(qū)加強隱患點巡查排查,做好重點人群避險轉移預案;做好秋收后期田間管理,注意避雨搶收,謹防發(fā)芽霉變,及時排澇散墑;有關部門應加強工程建設、交通運輸、電力供應、通訊保障等方面的防范應對措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