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雅:從西域古道到英雄之路
圖為克里雅峽谷。在河岸巖石的最窄處,是當年筑路部隊修建的木橋的位置,也是克里雅古道標志性的地段之一,如今,當年的木橋早已蹤跡全無。記者 洛桑丹增 攝
如今,先遣連走的也是這條路。所不同的,他們不是為了探險,而是解放。
他們到達克里雅山口。
這是進昆侖山的第一道關隘。
遠遠望去,巍峨的雪山綿延不斷,冰峰林立,來到山腳,一座雪峰直插云霄,雪海茫茫,冰天雪地渾然一體,根本就看不到什么路。
面對克里雅的險峻高峰,一個戰(zhàn)士說:“這是雄鷹也難飛過的地方!”
又有人說:“鷹飛到這里,肯定會折斷翅膀!”
彭青云堅定地說:“雄鷹飛不過去,我們先遣連能過去!”
彭青云雙腿緊夾馬肚,“黑流星”得到指令,蹬了幾下后腿,便上了一個高坡,引頸長鳴,引得其他馬也都一躍而起,站在山坡的風雪之中,顯得威武雄壯,頓時,先遣連士氣高漲。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克里雅是什么?它在哪里?
克里雅是昆侖山脈一座山口的名字。
它位于昆侖山脈西段,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西藏自治區(qū)交界處,海拔5450米。
克里雅,不僅是西藏和新疆之間的又一“界山達坂”( 蒙古語,“山口”之意),還是具有上千年歷史的一條古道的名稱;是近年來探險發(fā)燒友向往至極的“進藏第九線的核心段”;更是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師先遣連進藏途經(jīng)的英雄之路。
和田地區(qū)于田縣阿羌鄉(xiāng)的普魯村是克里雅古道新疆境內的起點。西日普·伊布地以前是普魯村的黨支部書記,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他帶著我們從村里出發(fā),向東南沿著山路前進,探尋古道蹤跡。
“聽老輩人講過,我們這里就是去西藏那邊的重要通道,古時候就有。”西日普·伊布地說。
盤山公路兩旁,高山草甸綠草如茵,不時有羊群散落在山谷臺地間,還有笨拙的旱獺在公路邊的洞口處,探頭探腦?!斑@不回到西藏了嘛!”所有人感慨,這里的景致太像西藏某個山村夏季雨后的樣子。
在一處半山腰,西日普·伊布地讓我們把車停下來,回頭指著下方平整的臺地上依稀可見的道路痕跡,用漢語堅定地說:“解放軍的路,真正是解放軍的路!”
原來,那里就是先遣連和之后筑路部隊把原有古道路基平整加寬后的公路遺跡。作為高山草場的一部分,有網(wǎng)圍欄圍著,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繼續(xù)向上攀爬,到達山頂時,海拔顯示2970米。遠眺河谷山間,這里曾經(jīng)是先遣連戰(zhàn)士邁著堅毅步伐策馬揚鞭之處,也曾是商賈駝隊在叮當駝鈴聲中,留下匆匆步履的地方。
向山下走去,克里雅峽谷相對開闊。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阿拉叫依卡子(驛站)所在地。
阿拉叫依卡子的路標非常顯眼,近兩米多高,紅黃相間中,一個大大的數(shù)字“9”顯然是指進藏第九線。上面還標有英雄之路、克里雅古道、昆侖天路等,這是于田縣對這條古道的全部定位。旁邊還立有“阿拉決依卡子”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不同的音譯,其實是指同一個地方。
驛站遺址是一處由厚實夯土建筑的遺跡,雖已頹敗,但規(guī)模不小,圍墻和房屋布局清晰可辨。據(jù)西藏自治區(qū)旅游發(fā)展廳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推出的《入藏八線》一書中記載:這里是克里雅古道的驛站,也有人說是古代屯兵的卡子。究竟建于什么年代,已經(jīng)無證可考。據(jù)《于田縣志》記載,這個卡子直到民國時期還在發(fā)揮著檢查站的作用。
西日普·伊布地繼續(xù)帶著我們向前走去。
汽車再行駛半小時左右,停在一處簡易公路邊上,我們步行向克里雅河邊走去。河岸巖石的最窄處,是當年筑路部隊修建的木橋的位置。也是克里雅古道標志性的地段之一。木橋早已蹤跡全無,旁邊卻堆著不少架橋用的鋼架材料。西日普·伊布地說,大約在2013年,有人投資修路建橋,打算開發(fā)山里的礦,因為手續(xù)沒能辦下來,這些材料也無力運走了。
據(jù)資料記載,從這里起,解放軍筑路部隊曾鋪設了169公里的路基,打算修通進藏公路,但因翻山路徑太過險峻,因而改道另修新路。那條新路,就是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葉城,到西藏自治區(qū)阿里地區(qū)獅泉河鎮(zhèn)的新藏公路,又稱219國道。
峽谷深邃,昆侖在前。從這里,開始了克里雅古道最艱辛的無人區(qū)段了。據(jù)說有簡易通道存在,但我們的車況和時間,都不允許再進一步探險。
只能摘抄一段《入藏八線》一書中標注的路段:普魯河谷-蘇巴河谷-硫磺達坂-昆侖山2號火山-昆侖山1號火山-阿克蘇卡子-克里雅山口。
書中寫到,從克里雅山口向西,可以抵達邦達錯和更遠處的新藏公路,這是最快“回歸人間”的途徑;向南,穿過幾乎整個羌塘無人區(qū),就能到達改則縣城;向東,可可西里的山脈和湖泊會再次構成另一個難以逾越的艱險地帶,若能沖破險阻,則可投入青藏線的懷抱。
我們在阿里采訪期間得知,目前在西藏境內,克里雅古道探險車隊一般都走克里雅山口、邦達錯,然后在日土縣境內的界山達坂附近,與新藏線219國道交匯。
而當年先遣連部隊,就是從克里雅山口向南,往改則方向前進的。
我們有幸在改則縣境內的無人區(qū)深處,順利抵達當年先遣連建立的首個物資轉運基地——兩水泉。這里是羌塘腹地。從兩水泉西北望,天地蒼茫,只有一條淺淺的車轍——那是羌塘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物保護站巡邏車留下的印記。
從這里到克里雅山口,路途雖已不算太遠,但至今仍是一塊禁地。
我們在阿里地區(qū)革吉縣遇到兩輛來自浙江省的越野車。車子明顯加高改裝。車上貼著“致敬英雄,勇闖克里雅古道”的車貼。“不一定能成功,只是想試試!”司機匆忙說完,疾馳而去。
在歷史文獻記載中,地處昆侖山和藏北高原之間廣袤荒漠地帶的克里雅古道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吐蕃進入西域幾乎總是首先進攻于闐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和田地區(qū)。克里雅山口則成為吐蕃進入塔里木盆地的主要進軍之路,也是斯文·赫定等探險家進入藏北羌塘的通道。
克里雅古道,一條充滿艱難險阻之路,一條書寫傳奇之路,更是一條先遣連走過的英雄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普魯:先遣連誓師進藏第一村
1950年8月1日,于田縣的普魯村紅旗如林,鑼鼓喧天,先遣連136名官兵在李狄三的帶領下,趕著戰(zhàn)馬,組成整齊的方陣,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整裝待發(fā)。[詳細] -
“進藏先遣連”90后傳人:先遣連精神今天仍然叫得響亮
71年前,先遣連戰(zhàn)士扛著“向西藏進軍”的旗幟翻越巍巍雪山,目的地是中國大陸還沒有被解放的最后一片土地。[詳細] -
以我之犧牲,換人民無憂山河無恙——追尋“進藏英雄先遣連”
如今,年逾七旬的陳永泰仍未停下尋找先遣連烈士后代的腳步,仍未停止講述先遣連事跡、傳承先遣連精神的努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