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山記
神山者,岡仁波齊也。處藏西之南,通南亞之衢,拱三國之界,踞世界之脊。被譽為濕婆之天堂、佛教之須彌;亦稱耆那之靈山、苯教之天梯。西望喜馬飛峙,東顧羌塘萬里,南徂雅江蜿蜒,北回昆侖逶迤。況其四水縈繞于前后,三山縱橫于左右,兩湖旖旎于腳下,一峰相望于湖西。于是乎,山稱千山之宗,水譽萬水之源,山窮峰岳之雄,水盡江河之麗。
其峰也,形若金字塔,體似水晶石,座呈蓮花狀,身印萬字紋。挺拔于萬峰之巔,綿延于千里之亙。五岳難比其高,四山何步其塵?春夏秋冬,晝夜晨昏,移步換景,各盡風韻。春聽鳥鳴春山,夏賞云繞峰端,秋近草色連坡,冬至雪迷巒峻。薄陽沐冠于晨,落霞紅巖于昏;晝有嵐煙噴紫,夜有月光泛銀。俯仰之間,更見其形,沒半點浮躁之氣,無一處人為之痕。登斯山以四顧,覺眾岳之渺小,見他崗之難群;攀其峰而下望,慨自然之精妙,嘆天地之傳神。然則高者多孤,傲者不群,風雪終年相伴,雷電頻繁侵淫。但其寒不低頭,孤不屈尊,迎風雪于四時,送雷電于晨昏。
其谷也,崖似斧劈,壑若刀刻,曲徑通幽,深遠無判。望長路之迢迢,仰高天之澄澄,眺遠山之茫茫,聽近水之潺潺。進東溝,怪石遍布于道,溪水翻白于澗,白云出岫于峰,幽禽驚飛于畔。至若湍溪危崖,飛瀑流泉,耳聞之音佳,目遇之色繁。且夫山與山相逼,巖與巖互盼;山窮處煙凝,水盡處云卷。是時秋高氣爽,風輕云淡,毛刺放燦于溝道,序雁長鳴于高天。出西溝,山披雪而蒼茫,河遠去而浩蕩,日映川而景美,霞飛紅而色妍。至于奇嶺峻峰,深谷險灘,抬足而腳下,舉目而眼前。況其云漫漫而投影,風蕭蕭而拂面,獸匆匆而形隱,鳥啾啾而聲歡。于是足離項顧,影去神返;情醉于世界屋脊,魂飛于天上人間。
其場也,名曰色兒雄,地處巴嘎鄉(xiāng)。古剎星羅于周邊,經桿高聳于中央。四教尊之中心,五洲譽之仙方。古象雄發(fā)祥于斯,源遠流長;苯波教誕生于此,史接洪荒。歲逢藏馬,幡迎獵獵之風,桑彌濃濃之香;節(jié)遇薩嘎,場聚數萬之眾,道擁百里之長。天葬臺鷲飛鴉啼,曲古寺香騰火旺。聞經聲之起伏,看長頭之跌宕;信眾何止一宗,香客多為遠邦。身臨其境,能洗心之喧囂,可檢體之弱強;足涉斯地,盡享風之獨特,遍察俗之異樣。況復聽二僧斗法之典、眾佛布道之況,慨梵音縈耳之愜、信徒膜拜之狀,則超塵世以遠逝,茍物我乎兩忘。
余曾主政于該縣,后陪客于斯地,雖屢屢而頻顧,亦次次而有獲。故足遍其四山之道,目盡其四季之色。常靜臥于草地,亦情醉于天作。視峽谷作門窗,將天穹為房舍,用雪山當簾幕,以草原為床桌,效老莊之齊物,習劉伶之灑脫。看云影投戈壁,觀紅日墜長河,賞牛羊蕩平野,聽耳畔縈牧歌。遂悲此生之長辛,淡名利之寡多;故沐清風以祛煩,望神山而獨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樹立正確政績觀 嚴改作風抓落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詳細] -
推動高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創(chuàng)建
報告從兩個方面明確了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總體要求,對西藏著力創(chuàng)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提出了新要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