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要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自覺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總書記對知行合一的深刻闡釋啟發(fā)我們,思政課教學中的“知”與“行”是相生、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思政課要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互構。
知行相生,以知促行。思政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塑造學生的行為方式,是一個“知”和“行”兩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復雜過程?!爸笔菍λ颊n所授理論的認知,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內(nèi)容,具有政治導向性、價值引領性、現(xiàn)實指向性等特征;“行”是指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在一定認知指導下,踐行思政課理論要求的實際行動,具有廣泛性、豐富性、多樣性等特征。“知”具有政治性和理論性。思政課要引領學生樹立高度的政治認同感,并將理論性與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思政課有很強的學理性,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思政課傳授的理論知識,教師必須講清楚相關知識點。如講授正確的人生觀,教師就需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之前的哲學對人的本質的抽象化,講清楚馬克思主義把人的本質界定為“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歷史唯物主義內(nèi)涵;否則,學生就難以理解人的本質的社會性、實踐性、歷史性特點,就難以認同在此基礎上闡述的科學的人生觀。教師如果簡單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得是在“唱高調”,很難真正信服,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加工,抽絲剝繭,透徹講解相關知識點,學生才能理解得精準,才有可能以知促行。知行本相生,真知方能力行。沒有對理論的真正理解,就不可能有認同,更不可能自覺踐行。因此,教師要重視思政課的理論教學,重視對思政課教材中知識點的歸納、梳理、升華,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運用,最終讓學生對思政課所傳授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內(nèi)容形成全面深化的理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边@正是思政課擔負的任務。
知行相輔,以行促知?!靶惺侵?,知是行之成”。認識來源于實踐,并能指導實踐;實踐不斷強化認識,加深認識,修正認識。思政課的實踐性,要求“行”要呈現(xiàn)出持續(xù)性,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始終,覆蓋教學全過程;“行”亦要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樣性,既要綜合運用實踐研修、情景現(xiàn)場教學等形式,也要靈活運用新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模式,結合“網(wǎng)聯(lián)網(wǎng)+”深入挖掘實踐教學資源。要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以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完善知識、升華知識,從而在知行相輔的基礎上實現(xiàn)以行促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從時空上來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而言,“知”和“行”是緊密相連的。“行”是“知”的外化和拓展,“知”是“行”的基礎和依據(jù),二者共同貫穿于思政課教學體系。實踐教學不應該僅有校外實踐,也能更多體現(xiàn)在課堂內(nèi)和校園內(nèi),以實現(xiàn)學生“知”與“行”相互滲透和轉化,做到知情意行等融合發(fā)展。作為醫(yī)學院校,校園內(nèi)的中草藥植物園、教學樓內(nèi)的“百藥苑”和中藥文化走廊存放的各樣中藥標本,中醫(yī)故事文化走廊講述的“青囊遺風”“懸壺濟世”,學校食堂“杏林餐廳”和“橘井餐廳”蘊含的“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醫(yī)德典故,以及食堂地板和餐桌上張貼的醫(yī)書和藥方等,都在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傳承弘揚著中醫(yī)藥文化,營造著知行合一的校園文化氛圍。
知行相成,知行互構?!爸媲泻V實處即是行,行之明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互構要求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要相互支撐、相互融合、相互提高。理論教學要有針對性和親和力,不能脫離時代背景,要關照學生的所需所求,讓理論課從“天邊”回到學生的“身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要在同一目標的指導下有計劃實施,一定要具有理論學習的前期準備和籌劃,有過程的指導和落實,有后期的總結和提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所輸出的“知”與“行”是相成、互構的關系,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鞏固或者增強??傊碚摻虒W和實踐教學所傳授的價值觀和思維方法一定是一致的,根基是相互支撐的,過程是相互融合、相互提高的。同時知行互構也要求思政課教學中師生互為主體、互為主導。所謂互為主體,一方面是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教師要做積極的教學策略設計者、教學過程管理者和教學改革推進者。所謂互為主導,一方面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師的“引導性”,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要把握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教師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可越俎代庖,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探索權和實踐權交給學生。教師要在知行相成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清楚、講透徹,在知行互構中引導學生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理想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行動中來。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新時代講好思政課,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在知行合一中實現(xiàn)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行動是成功的開始,在實處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內(nèi)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作者系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本文系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促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科研項目[2020-ZLZD-001]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把握思政課教學的“事、時、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a href='./t20201204_6912124.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行走的思政課堂
長城腳下美麗的河西村為什么會有137個姓氏?走在村中古樸的小路上,聆聽老支書張玉山的講述,古北口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探尋河西村多民族、多姓氏融合的“百姓村”成因。[詳細] -
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開好新時代思政課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應堅持守正和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教師要理解和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努力增強新時代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詳細] -
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chuàng)新要活力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是新時代鑄魂育人的關鍵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要跟上時代,只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較好教學效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