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后,教師面臨的“加減乘除”
“雙減”政策頒布已經(jīng)4個月有余。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在“雙減”政策6000余字的文本中,“學?!焙汀靶M馀嘤枡C構”這兩個高頻詞,分別出現(xiàn)了43次和37次。政策提出,要通過規(guī)范校外培訓市場,讓學生的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這一退一進,是對教育格局的重大調(diào)整。
把學生從繁重的校外培訓中解脫出來,回歸校園,這只是教育回歸本質(zhì)的路徑,而真正能讓“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關鍵則在教師。
對于學生來說,“雙減”是做減法,對于教師而言,“雙減”更像是做一道“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題。
首先是“加法”。
從表面上看,“雙減”之后教師的工作量明顯增加了。
“雙減”政策落實后,為了保證孩子們的睡眠時間,不少地方推遲了中小學生早晨的上課時間,但是教師上班的時間并不能遲,因為一些家長因為工作的關系,還會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學校,只要有早到校的學生,教師必然不能晚到;學校增加了課后服務,教師不僅要輔導學生作業(yè)、給學生查漏補缺,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下班必然晚了。
再加上備課、教研、批改作業(yè)、與家長溝通……“雙減”后,不少媒體用多種方式記錄了“教師的一天”,不少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了12個小時。
有教師調(diào)侃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時間管理大師”,練就了一身見縫插針的本領;也有教師這樣說:“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是‘996’,我們是‘666’:每天6點起床,晚上6點回家,晚上或周六還要開個會加個班。”
給學生減負,并不是要把負擔轉(zhuǎn)加或疊加到教師身上,學生減負教師增負顯然不是“雙減”政策的初衷。
面對教師陡然增加的負擔,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回應,將繼續(xù)督促指導各地將教師減負工作同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有機結合起來,健全教師減負長效機制,推動教師減負工作取得實效。
那就要給教師做“減法”了。
要“減”,首先要理清哪些是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負擔。
近些年,網(wǎng)上流傳著很多教師化身“表哥”“表姐”的段子,搞笑只是教師們自嘲和放松的方式。應該說,有多少與教學無關的表格,就有多少與教學無關的“雜事”。
對于教師背負的非教學負擔,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很重視,從2018年起,教育部就提出給教師減負,2019年還被列為“給教師減負年”,當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從統(tǒng)籌規(guī)范督察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等方面提出20項要求,被坊間稱為“教師減負20條”。2020年,各地制訂了具體的減負清單,教育部等8部門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激發(fā)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要求大力精簡、嚴格規(guī)范各類“進校園”專題教育活動,有效排除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干擾。
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為什么總有教師反映負擔沒有減輕多少?
一位中學教師對筆者說,“雙減”特別對教師提出了科學進行作業(yè)設計的要求,學校也馬上下達了要求,但是學校要求的所謂“設計”是每天寫出作業(yè)設計的思路,“作業(yè)確實需要設計,但是設計得是否科學的前提是研究學生,寫出完整的思路至少要上千字,本來要填的表格、寫的總結就夠多了,寫完了也就沒力氣進行真正的研究了。”
在筆者看來,減不下來的根本原因是“一刀切”和“輕實績”等慣性思維。必須去除學校管理中的形式主義,才能相應地減輕教師的非教學負擔。
“加減”之后就是“乘除”了,乘除是成倍的加和減。“雙減”之后,教師要在哪些方面大力加強和消減的呢?
應該大力加強的是能力。
“雙減”政策中特別提到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實際上,這些年,校外培訓機構瘋狂發(fā)展、甚至“反客為主”的局面背后,也有部分公辦學校不夠盡責的因素。
一位家長告訴筆者,碰到不會的題目,孩子會第一時間發(fā)給培訓班的老師,無論多晚,老師都會盡可能地回答,“有幾個孩子晚上會把不會的題發(fā)給自己學校的老師?”
問句的背后是部分家長學生對學校的不信任。
再加上,少數(shù)學校還跟校外培訓機構之間有著一些明里暗里的關聯(lián),更是加重了這種不信任,特別是“坑班”盛行的那些年,少數(shù)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之間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鏈條:校外培訓機構負責超前超綱培訓,并組織杯賽進行選拔,學校再把這些孩子“點招”進學校,學校做了“接盤俠”。
進退之間,一些學校逐漸丟失了原本研究學生、因材施教的本領,有些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自然有課外班給“加餐”,能力弱的學生“學不會”課外班自然也能解決,有極少數(shù)教師甚至加入校外培訓機構的行列,明里在學校不好好教課,暗中卻在校外培訓班使勁。
“主陣地”的底氣怎么會足?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提升,作業(yè)布置要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要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要更好地回歸校園。
無論是教育教學質(zhì)量提高、作業(yè)設計,還是課后服務,哪一項落實到位都不是學校、教師表明個態(tài)度就能解決的,而是要教師的教研能力、教學能力與這些要求匹配,教師有了真才實學才能確保目標的實現(xiàn)。
那么,大力消減的是什么呢?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良好生態(tài),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就必須要強力扭轉(zhuǎn)“唯分數(shù)論”的評價標準。
當資本與教育剝離之后,教師不能還留在以“KPI”論英雄的時代,要真正研究孩子,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都能自信地成長。
當然,要扭轉(zhuǎn)教師唯分數(shù)論的觀念,學校在評價教師時也要“多一把尺子”,不能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多維度發(fā)展,但到了“評優(yōu)”的時候最管用的還是學生的分數(sh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真的是個“慢功夫”。
前幾天,一個教師用粉筆寫板書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的教師能寫出極漂亮的美術字,甚至還能變換隸書、小楷、行書等字體,很多網(wǎng)友驚嘆這位教師是“行走的打印機”。不過,一些老教師指出,幾十年前,板書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功,能寫出一筆漂亮板書的教師大有人在,甚至一筆畫圓、徒手畫地圖的教師也不在少數(shù)。只是這些年能靜下心來練基本功的教師少了。
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說首先是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去掉功利和浮躁,回歸教育的初心和本質(zhì),一個寧靜的校園、一間明亮的教室、一名恬靜的教師和一群健康成長的學生,就該是教育應有的樣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北京:公眾對“雙減”實施情況整體評價較高
2021年北京教育工作滿意度第三方調(diào)查結果發(fā)布,結果顯示,公眾對北京市教育工作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5.7分,比2020年的81.4分提高了4.3分,市屬各區(qū)教育工作滿意度綜合得分均達到“比較滿意”水平。[詳細] -
縣中振興要在轉(zhuǎn)變育人模式上下功夫
“雙減”政策發(fā)布后,全社會各方都作出了積極的回應??梢灶A見,“雙減”會強勢推動整個基礎教育生態(tài)的系統(tǒng)性變革,減輕廣大家長的教育焦慮和教育負擔,推動學生學習回歸校園。[詳細] -
精準減負要摸清教師負擔“底牌”
“雙減”政策出臺后,各地各校積極貫徹落實,在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隨著“雙減”工作的深入推進,一直困擾教師的負擔過重問題更需引起重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