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初高調宣稱推遲交付炸彈,到出爾反爾提供新一批軍火,美國對以色列的軍援政策似乎坐上了過山車,令人捉摸不透。而在一番抽絲剝繭后,人們或許會發(fā)現整個事件并不簡單,拜登政府對以方軍事行動的真實態(tài)度也由此昭然若揭。
軍工復合體的“生意經”
據美國《軍隊時報》網站報道,當地時間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向以色列提供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一批武器彈藥,而這距前者暫停對以交付3500枚重磅炸彈,才過去不到10天時間。
一面到處宣揚暫停交付重磅炸彈,一面卻馬不停蹄地繼續(xù)提供殺人武器,拜登政府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批軍火是一筆獨立于對以軍援之外的武器交易。按照流程,這類軍火買賣通常需要得到美國國會層層審批,最終交付時間短則數月,長則幾年。
然而,拜登政府4月下旬開始考慮批準軍售協(xié)議,不到1個月,前者就火速做出了向以方交付軍火的決定。
怎么看起來,拜登政府好像比以方更加心急火燎、迫不及待?
事出反常必有妖。據媒體披露,拜登政府與軍工復合體利益深度捆綁,不但現任防長奧斯汀、國務卿布林肯等大批要員與軍工巨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軍工企業(yè)及背后的大財團,更是斥巨資支持拜登團隊競選連任的“大金主”。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如今,10億美元的軍售大蛋糕眼瞅都端上桌了,卻吃不到嘴里,軍工復合體當然要催著拜登政府“加急辦理”。
難怪有分析稱,拜登政府推遲送炸彈,絕非同情200多萬加沙難民的悲慘遭遇,而是趁機大發(fā)戰(zhàn)爭財,為了軍工復合體的利益,其完全可置百萬生靈涂炭于不顧。
從這個角度觀察,拜登政府是否真的希望加沙?;穑峙逻€要打個問號。
“擔憂平民傷亡”只是幌子
除了討好軍工復合體,此事還暗藏一些玄機。
從表面看,拜登政府尚未“松口”向以提供單重近1噸的巨型航彈。但據《華盛頓郵報》和路透社報道,巴以沖突爆發(fā)后美國已給以方送去至少1800枚該型航彈。
這種炸彈原本設計用于打擊炮兵陣地、防空系統(tǒng)、橋梁、鐵路和堅固防御工事,一枚落下去殺傷范圍達0.43平方公里。
可想而知,如果以方獲得更多美制重磅炸彈用于空襲拉法,勢必將這座小城化為一片焦土,并造成難以估量的慘重傷亡。
據半島電視臺介紹,拉法面積僅60多平方公里,卻聚集了上百萬缺食少藥、流離失所的加沙難民。當地難民最多時,人口密度從戰(zhàn)前的每平方公里約4300人激增至超過2萬人。
巴以沖突打到今天這個階段,面對如此彈丸之地,以方如果繼續(xù)動用優(yōu)勢空中力量進行地毯式的狂轟濫炸,只會徒增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
加沙地帶衛(wèi)生部門表示,截至5月14日,當地已有超3.5萬人喪生、近8萬人受傷。顯然,美制炸彈正是造成這一幕人間慘劇的重要元兇。
那么,自食其言、口是心非的拜登政府究竟打的什么算盤?
新一批軍火果然有“貓膩”
眾所周知,對以色列一以貫之的鼎力支持,是美國不可動搖的底線,拜登政府也不例外。
據《紐約時報》報道,截至2023年,美對以援助總額達1587億美元,其中近8成用于軍事領域。本輪巴以沖突爆發(fā)7個多月來,美對以援助就超過260億美元。
具體到本次事件,別看美方暫停交付3500枚炸彈,從戰(zhàn)術角度分析,新一批軍火才是以方更急需的。
由于承受巨大國際壓力,也為減少自身損失、加速戰(zhàn)爭進程,以軍亟待盡快達成控制加沙地帶的目標。
常言道,飛機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戰(zhàn)斗還得靠步兵。以色列空軍雖強大,但從清剿建筑物到搜索地道,從控制城區(qū)到肅清殘敵,這些繁重危險的任務還得靠以軍地面部隊一寸一寸“硬啃”。
觀察這批軍火的構成——7億美元的坦克彈藥、5億美元的戰(zhàn)術車輛和6000萬美元的迫擊炮彈,不難發(fā)現,這些都是巷戰(zhàn)利器。
迫擊炮,能曲射打擊反斜面和堅固掩體后的目標。攻防兼?zhèn)涞奶箍?,可以用兇猛火力支援步兵掃蕩街區(qū)。有裝甲防護的戰(zhàn)術車輛,則可大大提高以軍步兵的機動性,并減少己方傷亡。
而據公開資料估算,這次美國提供給以方的軍火數量約為:坦克炮彈超6萬發(fā)、迫擊炮彈6萬發(fā)、戰(zhàn)術車輛近300臺。
本輪沖突爆發(fā)后,以軍由于高強度的火力傾瀉,彈藥消耗很大,美方于是緊急調運予以支援。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以色列已收到5.7萬發(fā)155毫米炮彈、1.4萬發(fā)坦克炮彈和2300枚重磅航彈。送去新一批軍火,美方目的很明確,就是支持以軍繼續(xù)打下去。
由此可見,既當兇手又裝好人,既鼓吹和平又背地拱火,加沙地帶烽煙四起,無辜平民流血不止,美國才是真正的“第一責任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