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nèi)涵深刻,用歷史映照現(xiàn)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zhí)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xiàn)。央視網(wǎng)《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系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迭,無論是為了個人成長,還是推動社會進步,學習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3年10月21日,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一句話——“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是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p>
他強調(diào):“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砥礪道德品質(zhì),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
讀書是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學習途徑之一。
每個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都構(gòu)成了一個有限的圓,但通過閱讀,獲得新知識、了解新思想、樹立新觀念,我們思維的準確性、邏輯性、深刻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就能進一步得到提高。隨著知識半徑的無限擴展,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也將變得無限廣闊。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p>
早在2009年,時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就發(fā)表一篇題為《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講話。他指出,領導干部的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
他鼓勵領導干部要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自覺養(yǎng)成讀書學習的習慣。
讀書,是習近平最大的愛好。在他的閱讀清單里,除了大量的國學經(jīng)典,還有國外歷史、哲學、經(jīng)濟、文學等類別的著作。
在陜北農(nóng)村插隊時,習近平聽說一個知青有歌德名著《浮士德》。為了借到這本書,他步行了30里路。拿到書后,讀得興奮時,他干脆跑到院子里放聲朗誦。
后來,在一次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的座談會上,他笑著回憶,當年,為了能多看幾天《浮士德》,他請來討書的圖書主人吃了三次炒雞蛋。
無論是在陜北農(nóng)村插隊艱苦的環(huán)境中,還是在此后繁忙的工作中,習近平始終堅持讀書,并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讀書學習。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縣里在習近平的提議下為黨政機關干部開辦了初高中文化補習班;主政浙江期間,他要求紹興領導干部背誦《蘭亭集序》《釵頭鳳》,增進對當?shù)貧v史文化的了解……
2022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舉辦,習近平總書記發(fā)來賀信。他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ǎng)道德的重要途徑。他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
書籍是反映社會、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
讀書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個人素質(zhì)、思維能力和世界觀的全面提升。讀書學習,能夠啟發(fā)人的思想,樹立崇高理想,涵養(yǎng)浩然之氣。
“大學的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鉆研、貴在有恒?!?/p>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并參加師生座談會時,給予青年學生學習成長指導。他要求廣大青年“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
書籍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
放眼古今中外,書籍浩如煙海。讀什么書?怎樣讀書?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他強調(diào),讀書要“注重思考,不做書呆子”。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一個人,只有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注重思考,不斷擴大知識的半徑,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拓展無限精彩的人生。
新時代,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已成為不斷滿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6年,我國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guī)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印發(fā);2020年,《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下發(fā);2021年,“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以學習促工作,以讀書促學習。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必將巍然聳立。
總監(jiān)制丨駱紅秉 魏驅(qū)虎
監(jiān)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孫曉媛
視 覺丨陳騰
?!ω畹?李珊珊 宋春燕 李英卓 婁郝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wǎng)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