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yī)王宗元的故事
在西藏林芝朗縣金東鄉(xiāng)松木材村,提起王宗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
作為一名村醫(yī),王宗元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把全村群眾都當做自己的親人,我為自己的親人付出就不會計較回報。”
王宗元,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人,2000年與朗縣金東鄉(xiāng)松木材村村民平措曲珍結為夫妻并定居于松木材村。
剛來到松木材村時,王宗元與當?shù)厝罕娬Z言不通,他便每天向村里懂藏漢雙語的人學習,很快便與全村群眾打成一片。
王宗元作為一名村醫(yī),一直用自身行動踐行醫(yī)者仁心的諾言。只要群眾找他看病,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他總會第一時間為患者診斷開藥,一到換季時總會到每家每戶宣傳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為全村年長的群眾義務檢查身體,就診的次數(shù)自己都記不清了。
除了為群眾看病,在平時的生活中,誰家遇到不順心的事,王宗元也會主動找他們談心,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困惑,誰家需要幫忙他也總是第一時間出現(xiàn)。
不僅如此,他利用閑暇時間主動與鄰居們談心,談當前祖國的大好形勢,談黨和國家對西藏的大力扶持、援助,時刻告誡村民不要相信謠言,要相信黨和國家。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在所有人心中都深深地扎了根。
王宗元對待村民如親人,但他更是把平措曲珍的父母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父母年邁身體不好,他不管多忙總會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
其實,王宗元自己身體也不好,全家6口人只有2個勞動力,經濟收入十分微薄,使他家成為了貧困戶,然而在各級領導干部對他家走訪摸底的時候,他總會給領導干部說:“我不要貧困戶這頂帽子,我還年輕,我有雙手有雙腳,真正脫貧還得靠自己。”
于是,王宗元把惠農資金攢起來購買農機具,既提升了效率又節(jié)約了勞動力。不僅如此,他還義務幫助其他貧困戶耕種,成為了松木材村主動脫貧、積極脫貧的帶頭人。
19年來,王宗元一直把松木材村當做自己的家,把松木材的群眾當做自己的親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人民醫(yī)院實現(xiàn)全區(qū)首家“診間支付”醫(yī)療服務功能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人民醫(yī)院充分利用“組團式”援藏醫(yī)療隊伍的資源,對出院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愈后注意事項進行指導,進一步規(guī)范醫(yī)療服務行為,提升醫(yī)院服務功能及服務水平。[詳細] -
甘肅蘭州首家綜合性藏藥中醫(yī)院年內建成
甘肅省藏醫(yī)藥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00多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藏醫(yī)藥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1月,藏藥浴列入人類非物質遺產名錄。[詳細] -
西藏日喀則推進健康扶貧“1+4”工程 人均住院費用自付率2%
2016年以來,西藏日喀則市深入推進健康扶貧“1+4”工程(即對建檔立卡人群每年優(yōu)先體檢篩查一次、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治愈疾病退出一批),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