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關爭論事涉原則的時候
我不會背過身去
朱維群。 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朱維群:我不逃避問題
本文首發(fā)于總第839期《中國新聞周刊》
朱維群70歲了,這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 。
他早已告別每個工作日按半小時為基數(shù)分配時間的日子。閑暇的時候,他喜歡穿著寬松的便裝,帶著小外孫去北京遠郊農(nóng)村爬山、射箭、打山果。
但一涉及他所熟悉的民族宗教問題,這股悠游山林的氣氛就煙消云散了 。
朱維群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此前他曾是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分管民族宗教工作以及涉藏涉疆工作的常務副部長,在統(tǒng)戰(zhàn)部任職十余年,參與了拉薩“3?14”事件、烏魯木齊“7?5”事件的處理,其間最廣為人知的是奉中央命同達賴私人代表接觸商談。
他以觀點鮮明、作風強硬、言辭犀利為人所熟知。這個特點也使得他成為該領域內(nèi)少有的頗具爭議的官員。
“要把想法抓緊說出來”
2016年,朱維群把過去有關民族宗教問題的文章、講話、訪談收集起來,取其中較為重要和完整的,集結(jié)發(fā)表成《民族宗教工作的堅持與探索》一書。
這其中,就收集了他第一篇引發(fā)學界廣泛關注的文章,發(fā)表于2012年2月的《學習時報》,題為《對當前民族領域問題的幾點思考》。
他在文章中提出:“我們不能用行政手段強制實行民族融合……但是不能用行政手段強行推進并不是要我們無所作為,放棄引導、促進的責任,更不是用行政手段阻止融合,使民族的區(qū)分凝固化。建立在自覺、自愿、自動基礎上的融合,應該是允許的?!覀€人傾向于將來居民身份證中取消‘民族’一欄,不再增設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學生混校?!?/p>
有關民族交融、融合的問題,很長時間內(nèi)被一些人視為“禁區(qū)”。一派學者認為,應尊重民族差異,但提倡民族融合;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可以談交往、交流,而交融不能接受。
當時,朱維群任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分管民族宗教、涉疆涉藏工作的常務副部長,此文一出,他和持相類似觀點的學者立刻遭到激烈反對。一名學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對朱維群的觀點持否定意見的,主要是認為他的觀點會損害少數(shù)民族的利益;但也有一些學者支持朱維群的論點,認為他的觀點只是強調(diào)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并不會損害少數(shù)民族利益。
有學者表示,朱維群的觀點引起如此強烈反應,與他的職務有關。在大方向上,他認同朱維群的觀點,“如果從是非角度講,朱部長沒有任何不對。當然每個人會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我,會用更能讓大家接受的方式吧?!?/p>
朱維群向《中國新聞周刊》回顧了這場討論:“我發(fā)表這些觀點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我分管民族工作后查閱了大量有關民族問題的教材、文章,進行了多角度的對比與鑒別。我的觀點也汲取了若干學者類似的觀點,同許多地方統(tǒng)戰(zhàn)部的同志交換過意見。我認為這些觀點是從民族工作的實際出發(fā)而提出的,要否定它,只能以理論施行于實踐的效果而不是任何其他東西為依據(jù)。”
新視角、新觀點難免對現(xiàn)有理論形成某種沖擊,使得一些學者“覺得我冒犯了他們”。而朱維群也并不忌憚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他人 。
朱維群參與的另一場大討論,是有關黨員可否信教、宗教徒可否入黨的問題 。
2011年12月,朱維群在《求是》雜志發(fā)表《共產(chǎn)黨員不能信仰宗教》一文,回應一些人要求中國共產(chǎn)黨向宗教打開大門的主張。他認為,共產(chǎn)黨員不能信仰宗教是黨的一貫原則。如果允許黨員信教,就是允許黨內(nèi)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種世界觀并存,有神論與無神論并存,這勢必造成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動搖和喪失,在思想上、理論上造成黨的分裂;就等于允許一些黨員既接受黨組織的領導又接受各類宗教組織領導,勢必在組織上造成黨的分裂;信教的黨員勢必成為某一種宗教勢力的代言人,一些地方將出現(xiàn)利用政府資源助長宗教熱的現(xiàn)象,也不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宗教,黨的宗教工作將從根本上動搖。
此后,朱維群又數(shù)次撰寫文章表達了他的觀點 。
一名曾與他共事的統(tǒng)戰(zhàn)部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過去,朱維群很少在輿論場公開亮相,他的觀點一般都是通過政策討論、文件起草表達。
朱維群也承認,之所以在2012年前后發(fā)表這些文章,是因為由于年齡原因不久將離開統(tǒng)戰(zhàn)部的崗位,所以,“要把想法抓緊說出來”。
不少老同事、老朋友勸他,這樣說話容易得罪人。但他表示:“這些問題都是關系到民族宗教工作走向的重要問題。有些話,你也不說,我也不說,他也不說,那么我們對現(xiàn)實問題規(guī)律性的認識就無從深化,工作就無從獲得明晰的、符合實際的導向,就可能離今天的實際和國家根本利益越來越遠?!?/p>
不過,他對自己文章的評價并不高,“現(xiàn)實針對性強,學理基礎不足”。因此他尊重學者,包括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學者,“他們之中很多人學問很好?!?/p>
但他無法接受官員在輿論場中只能低調(diào)的看法,反而認為一些公共話題,官員、學者和普通群眾都應平等參與。
“領導干部參加討論要注意防止以勢壓人,學者也要注意不能靠學術地位壟斷發(fā)言權。有的問題,對黨的事業(yè)來說是很重要的問題,政策邊界也很明確,卻偏偏有一些很有影響的學者,說一些不著邊際、跟原則相背離的話,還要強加于人。我當然可以假裝沒聽到。但我覺得,如果任由這個風氣蔓延,對實際工作不好。所以,當有關爭論涉及原則的時候,我不會背過身去?!?/p>
“需要我沖在前面,我就沖在前面”
朱維群早年的職業(yè)理想是當記者 。
1965年,18歲的朱維群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文學。他是“文革”前的最后一批大學生。1978年,朱維群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新聞系,成為社科院“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專業(yè)是他自己挑的,他覺得記者總是去新的地方,接觸新的人,追求新的思想、新的碰撞、新的挑戰(zhàn)。這種“日日新”深深吸引著他。
1982年,碩士畢業(yè)之后,祖籍江蘇的他進入《人民日報》的江蘇記者站工作。
當年11月,朱維群開始在《人民日報》上獨立署名發(fā)稿,多的時候,一個月大約有五六篇稿子。
一名與朱維群在《人民日報》共事過的同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那時的朱維群觀點、為人都比較隨和,工作十分努力。
1990年左右,朱維群成為《人民日報》一版主編。后來,他被借調(diào)到中央辦公廳調(diào)研室工作。1993年,朱維群正式調(diào)到中辦,先后從事與宣傳、統(tǒng)戰(zhàn)有關的工作。
之前,朱維群作為記者曾到西藏等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采訪,進入中辦工作之后,朱維群對中央決策過程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民族宗教問題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朱維群在中辦調(diào)研室任職到1998年,期間參與了包括班禪轉(zhuǎn)世靈童尋訪認定在內(nèi)的多項工作。
時任統(tǒng)戰(zhàn)部二局西藏處處長的畢華,對那時的朱維群有深刻印象。他有時會來統(tǒng)戰(zhàn)部,和辦公室人員一起探討起草文稿。畢華常在自己辦公室門邊的電腦上邊說邊改,朱維群則在一旁,一手撐在桌子上,一手搭在電腦上,一句話一句話地斟酌。朱維群話不多,一句是一句,看起來也沒有那么“強硬”。
1998年,朱維群從中辦調(diào)入統(tǒng)戰(zhàn)部,任副部長,協(xié)助部長分管理論工作,2001年前后,逐漸分管民族宗教工作,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塊就是涉藏工作 。
一名當時的同事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朱維群好讀書,喜歡鉆研理論問題,“他算是咱們國家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里懂行的人,理論政策水平比較高?!?/p>
這位同事說,作為副部級官員,朱維群不擺譜,沒有官氣,“我們合作起來,這是比較舒服的地方,他讓人覺得平等,在他面前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我們也因此能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問題上,而不是搞好上下級關系上。”這位同事認為,這或許與朱維群過去的記者經(jīng)歷有關,因需要與各種人打交道,平易、隨和已經(jīng)融入他的個性中。
他第一次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考察的時候,作了一個講話。現(xiàn)任藏研中心黨組成員、當代研究所所長廉湘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講話沒有華麗的辭藻,簡單、一針見血。他后來發(fā)現(xiàn),朱維群始終是這樣的風格,開會簡短、說話干脆,不搞形式主義。像他這樣比朱維群年輕15歲以上的學者,也可以在他面前自由發(fā)表觀點。
畢華時任統(tǒng)戰(zhàn)部二局(民族宗教局)分管西藏工作的副局長,朱維群成了她的直接領導。
她和朱維群一起去西藏出差,發(fā)現(xiàn)他基本沒有高原反應,在藏地甚至“如魚得水”。朱維群喜歡唱信天游,也會唱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開嗓之后,總能博得西藏當?shù)馗刹康臐M堂彩。畢華覺得,朱維群天生就是做涉藏工作、基層工作的料。
這些年來,一旦有人抨擊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就常常會抨擊朱維群。他自己卻不以為意。他說,思想交鋒如同打仗,總有沖在前面的人 ?!拔壹热桓蛇@個工作,需要我沖在前面,我就沖在前面,沒什么了不起的?!?/p>
朱維群的這種思想風格,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他的父母都是新四軍的兵。在他小的時候,家里的書架上放滿了共產(chǎn)黨員必讀書目,包括馬恩列斯、毛澤東選集。剛上初中的時候,已把毛選四卷讀遍,連父親都說:“你這個年齡就看毛選,太早了吧?”
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喜歡亮明自己的觀點,寫文章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他自我探究,認為父親敦厚,母親倔強,或許自己性格繼承于父母親,打小就有。
至今,如果問哪一套書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的話,他說肯定是毛澤東選集。
“我從小就是非常共產(chǎn)黨的。”朱維群說。
“我仍會繼續(xù)寫作、繼續(xù)發(fā)聲”
2013年,朱維群轉(zhuǎn)任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他依然喜歡到一線工作,習慣出差。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五年來共組織專題調(diào)研考察37次,其中大多數(shù)由朱維群帶隊。有的官員入藏會選擇夏天,畢竟氣溫最好、氧氣最足。朱維群沒有這種習慣,有事就去,從不挑揀時間。這些年來,除了2017年因為工作安排不開以外,他每年都要進西藏。他說,實地看一看,心里就有底。
他說,自己是忙慣了,跟大家在一起比較好,忽然閑下來,會覺得很寂寞。說這些話的時候,朱維群似乎才有了一點古稀之年的感覺。
他把過去的工作習慣也帶到了政協(xié)。他的文章幾乎不假人手,能自己寫就自己寫。如果需要秘書幫忙,也會先把要點跟對方講清楚,稿子出來后自己動手修改,有時改得面目全非。“一個領導干部如果不寫稿子,就等于不思考問題。”他說。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三次采訪中,朱維群仍然思維敏捷,反應很快,語速也飛快。
他在《民族宗教工作的堅持和探索》一書序言中,談到面對西方勢力對我們的攻擊和污蔑時寫道:“面對這些人對中國內(nèi)部事務的武斷干涉,我不可能采取忍讓、回避、謙遜的態(tài)度,只能以更加‘直率’的態(tài)度,老實不客氣地把對方的這一套頂回去。這就使不少文稿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抗爭性。”
“中國的知識分子,有一種盡忠國家、盡忠民族的傳統(tǒng)。從我來說,這些年的工作,是在努力貫徹中央的意圖,努力從當前和長遠相結(jié)合的角度提出和思考一些問題。效果最后好不好,這不能我自己說,要由當前和今后的社會實踐來檢驗。”他說,“我在的時候,要盡到我的責任和義務,把該說的話說出來,原則性的東西不能被歪曲、顛覆?!?/p>
他說,即使退休了,自己也仍然會繼續(xù)寫作、繼續(xù)發(fā)聲——出于一個普通黨員的憂患感。
這個時候,朱維群稱自己為理想主義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