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傳承弘揚“兩路”精神暨交通變遷與青藏高原現(xiàn)代化研討會期間,中國西藏信息中心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共憶“兩路”傳奇,共話“兩路”精神。
圖為慕曉峰接受采訪 攝影:陳浩力
“我理解的‘兩路’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想敢干,愿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尊重科學,甘當路石,樂于奉獻?!?8歲的慕曉峰說,“前輩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鑄造了‘兩路’精神,對我們后輩來說就應該賡續(xù)紅色基因?!?/p>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guī)ьI僅有19名干部、1200名駝工、10名工兵的六個施工隊開赴施工現(xiàn)場。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僅用了七個月零四天的時間,這條橫亙于“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到拉薩,書寫了筑路史上的傳奇。
每每追憶父親慕生忠修筑青藏公路的崢嶸歲月,慕曉峰都會深深地被打動。她告訴記者,父親曾動情地說:“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凍土間度過的,我思念這里的一山一水啊。”慕生忠將軍去世后,他的兒女根據(jù)其遺愿將骨灰撒在青藏公路沿線、撒向莽莽昆侖,讓滾滾車輪聲伴他長眠。
70年過去,黨和人民沒有忘記青藏公路的建設、養(yǎng)護、保暢工作者們的歷史功績。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新形勢下,要繼續(xù)弘揚‘兩路’精神”。
慕曉峰讀過很多謳歌筑路先輩們英雄氣概的文學作品,看過很多影視作品重現(xiàn)父輩們修路的場景,親自參加過很多相關研討、講座,也看到很多年輕人在認真學習這段難忘的歷史,并在工作學習中傳承著“兩路”精神。對此,她深深感動和欣慰。
圖為慕曉峰的愛人張緒漢 攝影:王茜
慕曉峰的愛人張緒漢曾在交通部門工作,深知青藏公路修筑的苦難和不易。在他的講述中,記者們得知在修建青藏公路過程中,慕生忠將軍尊重科學知識,但不盲從,親自調查研究,并勇敢探索、大膽實踐,在時間的長河里留下了不少耳熟能詳?shù)墓适?。如他實地考察研究公路選線問題時,根據(jù)分析紅柳生長年輪層數(shù),判斷該地段的水文情況,調整預選線形;用“量變可以引起質變”反駁專家的反對,在察爾汗鹽湖鹽蓋上建起“萬丈鹽橋”,極大降低了養(yǎng)護費用和通行車輛的運行成本等等。慕曉峰告訴記者,父親還為察爾汗鹽湖公路作詩一首,其中幾句為“風平浪靜神氣爽,平硬直寬比長安;工程科學新發(fā)展,筑路史上創(chuàng)紀元!”
慕曉峰和家人有很多珍藏,如刊載《青藏公路第一批車輛到達拉薩》《慶??挡?、青藏兩公路勝利通車》文章的《人民日報》,以及青藏公路通車的紀念郵票、撰寫慕生忠修筑青藏公路歷史的文學周刊等。
此次參加研討會,慕曉峰專程從蘭州帶著小學五年級的外孫女一起參會,想讓她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了解“兩路”是怎么建成的,聽專家學者們深入介紹“兩路”精神,此后還帶她到莫河駝場,親身感受當年筑路駝工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也希望她學好文化,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
圖為慕曉峰外孫女聽外公講慕生忠將軍筑路故事 攝影:王茜
“我聽外公外婆講過太爺爺(慕生忠)筑路的故事。據(jù)說當時天氣寒冷,人們睡在帳篷里,清晨起床時,頭發(fā)和地面凍在一起,必須要剪掉被凍住的頭發(fā)才能起來,鼻子里哈出的氣結成了一層冰殼,像被子一樣附在胸前?!蹦綍苑宓耐鈱O女說,“我還聽說,當時修路到了唐古拉山,那里海拔5000多米,高寒缺氧,環(huán)境非常艱苦。在我喜歡的歌曲《青藏高原》里也描述那里山川高聳相連的景象,所以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是西藏的‘生命線’。以后有機會,我一定要親自走一走太爺爺修的這條公路?!?/p>
近年來,慕曉峰參加了不少有關“兩路”精神主題的活動。她告訴記者,自己愿意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做一點事情。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讓年輕一代了解青藏公路的建設歷史,繼而將“兩路”精神更好傳承下去。(中國西藏網(wǎng) 記者/王茜 陳浩力 李一凡 張萌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