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感言】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應該成為激勵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努力為人民做學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真理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這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初心使命的最好表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要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fā)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是近代以來的落伍,使國家陷于積貧積弱的狀態(tài),幾乎落入喪失獨立、任人宰割的境地。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同時我們也遭遇霸權主義來勢洶洶的遏制與打壓。面對極其有害的“文明沖突論”,中國的和平發(fā)展是前無古人的實踐,既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也在與世界人民一起尋求著人類文明前行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夢想所造就的時代,必定是需要理論而且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也必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要加快構建真正不負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我們必須堅持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立場,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回應人民的關切,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立足當代中國現(xiàn)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總結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闡釋激揚中國發(fā)展進程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觀點,為人民提供學術精品、鴻篇力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要不斷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出的新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忘責任擔當,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理論服務實踐的必有之義。學者不能只在書堆里打轉轉,應該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把時代提出的新問題作為自己學術活動和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由此,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具有發(fā)現(xiàn)時代問題的敏銳度,這樣才能有正視現(xiàn)實問題的清醒頭腦、解決時代問題的自覺意識。樹立問題意識,從認識論的角度講,就是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實踐論的角度講,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講空話,根據(jù)問題的性質思考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步驟。實際上,樹立問題意識既有世界觀的基礎,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學術共同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實際,建立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的協(xié)同機制,對社會亟須回答和解決的問題進行符合實際的探索,增強實際工作的有效性。只有這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才能有效投身社會實踐,扎實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還必須致力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和學術創(chuàng)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必須摒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主要是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通過借鑒別人的經驗迅速追趕。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學術研究跟著別人的學術潮流跑,用舶來的理論解釋一下中國的問題,似乎也能夠應對,但是發(fā)展到今天,中國不可能再學著別人的樣子又好又快地發(fā)展了,因為我們的實踐越來越走在前邊了。在新時代,如果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仍然依賴別人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根本無法回答時代提出的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倡導基于時代問題和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思考,摒棄兩種傾向:一是“洋教條”,即完全根據(jù)西方的理論去設定和思考,根本不考慮中國實際的特殊性;二是“古教條”,即完全從古書中尋找原則方法,用過去的結論解決新時代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既體現(xiàn)繼承性、民族性,又體現(xiàn)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以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的要求,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著力構建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
-
辨析國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層治理與社會治理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詳細] -
法律治理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重要手段
從法治規(guī)律來看,對網絡安全的治理需要明確調整對象、法律主體、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圍繞主體、權利、義務、責任進行制度設計。結合技術實現(xiàn)和社會關系調節(jié)的層次、重點和路徑,可以從基礎設施、主體、內容和行為四個層次構建網...[詳細]